乙烯工业必须进行合理布局和结构调整,努力实现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发展,进一步提升石化产业集中度和产业链延伸发展。
乙烯装置是有机化工原料的主要生产装置,其生产规模、产量和技术水平代表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从企业角度看,它是关系石化联合企业全局的核心装置,乙烯生产成本、生产稳定性、产品质量等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效益。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全球石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质化产品拼成本,差异化产品做高端的新形势下,我国乙烯工业既面临良好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产能仍将快速增长。我国乙烯工业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发展很快,产能从2000年的442.2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2264.5万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乙烯生产国,占全球乙烯产能的13.8%。“十三五”期间,我国乙烯产能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不仅国企有多个炼化项目处于建设和筹建阶段,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型民营企业也在向乙烯领域拓展。一些煤(甲醇)制烯烃项目也在建设中。考虑到项目的建设周期、进展情况和一些不确定因素,预计“十三五”末我国乙烯产能将达到3000万吨/年左右,年均增速约6.8%,略低于“十二五”的7.7%,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乙烯当量消费增速逐渐趋缓,“十二五”期间由“十一五”的10%下降至5%左右,“十三五”将进一步降至4%。2016年,乙烯产量1781万吨,当量消费量约为3980万吨,仍需进口大量的聚乙烯和乙二醇等乙烯下游衍生物。预计到2020年仍需进口2000万吨左右的乙烯下游衍生物。
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趋势显现。随着我国新建大型乙烯装置的投产以及对原有装置的改扩建,蒸汽裂解乙烯装置的平均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达到63.6万吨/年(不含北京东方乙烯等停车未启装置),与2008年(平均规模45.3万吨/年)相比提高40%。其中单套规模达到80万吨/年以上的装置有11套,与2008年相比增加了7套。2015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对今后一个时期的石化产业布局进行了总体部署,要求新建乙烯项目布局在七大石化产业基地,按照炼化一体化、装置大型化的要求建设,乙烯装置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
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趋势更加显著。随着扬巴一体化、中海壳牌、中沙天津石化、福建联合石化、中韩石化等合资企业乙烯项目的投产,以及神华包头、中原乙烯和宁波禾元等煤(甲醇)制烯烃项目的投产,我国乙烯市场已形成以央企、合资企业、煤(甲醇)制烯烃企业和进口商四大供应系统为源头的格局。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民营企业、地方企业将参与国内乙烯下游产品市场竞争,将逐步形成煤化工、民营石化企业、地方石化企业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化集团等国有大型石化企业和进口产品多主体互动的市场格局,对宏观政策、市场规范、标准体系等方面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裂解原料轻质化、优质化步伐加快。低油价下,石脑油生产烯烃具有更大的优化空间。炼化结构调整使炼油装置向生产更多的高标号汽油、航煤、清洁柴油,以及低成本化工原料转变,未来将有更多的低成本优质原料进入乙烯裂解装置。近年来,各企业在强化油田轻烃、凝析油,炼厂轻烃等轻质优质原料的组织利用方面也有很大进步,占比呈逐年增长态势,2016年达到21.7%。
北美新增化工产能陆续释放,将加剧中国化工市场的竞争压力。未来5年北美将有近1200万吨的新增乙烯产能投产。乙烯产能的大量释放会使北美聚合物生产商的聚乙烯产能快速增长,将导致2018年北美聚乙烯产能过剩超过450万吨,同期中南美洲聚乙烯供需缺口较大,北美过剩产品将自然流入中南美。然而2020年随着南美供需缺口的减少,美洲地区过剩量将达到300多万吨,北美生产商必将参与亚洲市场的竞争。低成本天然气原料大大增强了北美地区乙烯、聚乙烯和其他衍生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影响全球的贸易和市场价格。
中东乙烯工业发展步伐放缓,下游产品仍具最强成本优势。随着中东建设成本的提高及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和资源的短缺,2011~2016年中东乙烯产能增长率降至3.6%。如果考虑到中东动荡的政治局势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在建石化项目可能将继续拖延,预计2016~2020年产能年均增长率进一步降至2.6%。尽管乙烯工业发展步伐放缓、原料价格上涨1.3倍,中东仍然是全球乙烯生产成本最低的地区,依然保持绝对的竞争优势,对我国乙烯下游产品市场的冲击仍在继续。
中国民营企业大举进军石化产业,影响力不断攀升。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在聚酯和合成纤维领域已成为主力军。不仅如此,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型民营企业还在向炼化领域拓展,影响力不断攀升,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在舟山的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该项目于2017年5月8日得到浙江省发改委正式核准批复,项目分两期建设,每期规模为2000万吨/年炼油、400万吨/年对二甲苯、14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化工装置。盛虹集团在江苏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也正在进行核准前公示,项目规划总规模为1600万吨/年炼油、280万吨/年对二甲苯和11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化工装置。
中国煤化工进入调整期,但对石油基烯烃的影响仍在继续。自首套煤制烯烃装置于2010年在神华包头煤化工公司投产以来,国内煤化工发展迅速,截至2016年底,乙烯总产能达到408万吨,丙烯总产能达到746万吨。随着原油价格下跌、国内环保标准不断提高,以及水资源等问题,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项目失去优势。尽管目前处于在建和规划阶段的项目产能超过1000万吨,但在低油价下,能够按期投产的产能比例很小。同时,我们要注意到,煤制烯烃成本变化与油价变化关系不大,在35~55美元/桶低油价下,石油烯烃成本优势明显、盈利空间较大,而煤制烯烃也能实现现金盈亏平衡;油价在65~75美元/桶时,煤制烯烃成本与石脑油制烯烃成本相当,具有较好盈利水平。煤制烯烃企业在努力扩大下游聚烯烃产品种类。因此,无论从产能增长还是产品结构方面,煤制烯烃都对石油基烯烃有不小影响,值得高度重视。
石化产品需求持续增长,更加注重产品质量、性能和品种。我国乙烯下游产品市场一方面面临中东低成本石化产品的冲击,另一方面高端市场又主要由欧洲、日本、美国等进口产品占领。随着新增产能的投产,通用产品的缺口将逐渐减少,继而高端产品市场的竞争将加剧,对产品的质量、品种和功能都将有更高、更新和更细化的要求。对石化产业而言,必须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从追求量的增长到追求质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提高市场反应和创效能力,实现企业增效。
根据全球乙烯工业发展趋势,结合我国乙烯工业现状和国家整体规划要求,乙烯工业必须进行合理布局和结构调整,努力实现乙烯工业集群化、基地化发展,进一步加大石化产业集中度和产业链延伸发展。具体到不同类型的乙烯企业,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石脑油蒸汽裂解装置的发展应力争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装置布局科学合理,尽量做到园区化、基地化、集约化,使资源得到充分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坚持裂解原料轻质化和优质化,充分利用流程模拟等生产优化工具来预知裂解原料的裂解温度和裂解收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乙烯生产成本最低化;下游产品方案设计要力求差异化、高端化等,同时充分利用蒸汽裂解副产物多样化的优势,做好碳四、碳五和芳烃的综合利用,增强竞争力。
低油价下,煤制烯烃产业需要转变过去的规模扩张型的粗放发展模式,坚持精细化发展策略,创新建设运行模式、细化原料加工路径、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同时重视环保、节能、减排、节水等环节,以适应未来更为苛刻的环保要求。甲醇制烯烃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稳定廉价的甲醇来源,可考虑在中东布局天然气制甲醇项目作为国内制烯烃的原料,或者沿“一带一路”特别是中亚布局天然气制甲醇到烯烃项目,降低原料成本,同时考虑延伸甲醇制烯烃产业链向精细化工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
继续研究和开发甲烷制乙烯、合成气制乙烯技术。加强甲烷制乙烯和合成气制乙烯的研发投入,力争催化剂等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早日实现工业化应用。
作者: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 王红秋 王春娇 宋倩倩 来源: 《中国石化》2018年第1期
可以QQ联系我们:896161733;也可以电话:18121118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