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经济在近年来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但是国内经济发展十分不均衡,各地的发展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我国逐渐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本文主要探究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转型,在分析经济新常态我国面临风险以及转型特征的基础上,制定了经济政策转型方向。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我国经济政策的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常态,宏观经济政策,转型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正面临着新常态,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占据国际的前列,但是我国内地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均衡,各地经济差距较大,导致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因此,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情况下,我国政府需要优化改革,调整经济政策,以此来应对新常态带来的挑战。
一、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政策风险
(一)调整政策带来的弊端
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经济发展政策带来的弊端已经显现了相应的问题,传统的经济政策大部分已经停止运行。在此情况下,企业融资问题逐渐加剧,许多项目由于资金链的断裂,导致其无法有效的运行,部分企业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导致大量的劳动力流入市场,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就业压力。同时银行作为信贷金融机构,其在经济新常态下,逾期贷款数量不断增加,并且贷款利率逐渐提升,造成房价升高而钢铁行业亏损的风险。由此可见,在经济新常态下,大部分企业将面临淘汰的风险。
(二)外部经济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国际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影响了整体经济发展走势,并且在新能源改革的基础上,我国传统的煤炭、房地产以及化工等产业,呈现整体低迷的状态,其主要表现在商品价格浮动较高、价格不断下降以及成交量不断降低等问题,其对商品出口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其对经济的增长产生了负效应[3]。2014年,美联储停止资产购买计划,并且在2016年制定了加息计划。欧盟等国同样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诸多政策以及风险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影响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进程。
(三)存在经济发展方式变化的风险
我国在以往的经济发展中,政府发挥了主导和推进的作用,建立了投资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全面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但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其由政府主导模式逐渐转化成为政府引导模式,充分的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以此来全面的推动经济的发展。
(四)面临产业空心化风险
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迅猛,规模已经逐渐超过第二产业,但是发展形式并不均衡,从历史经验来看,第三产业的发展超过第二产业,将使国家经济体系面临着空心化的风险[4]。其主要是我国生产成本逐渐提升,制造企业逐渐向着国外低成本地区转移,造成本国制造业人数逐渐缩小。同时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加剧,医疗保险开支逐渐增加,然而劳动力数量却不断下降,在此情况下,给政府及社会的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诸多问题均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二、经济新常态下的宏观政策特点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宏观政策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由需求管理转化成为供给管理模式,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我国政府主要是通过扩张需求来带动经济的发展,而在经济新常态情况下,政府对政策进行调整,通过以供给为主来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以此来降低社会的准入门槛以及减轻企业的税负[5]。第二,对于经济政策的调整,已经逐渐转向短期调整阶段,在传统的经济政策调整趋势中,政府通过需求经济来调整政策,以此来扩张经济的发展,然而在现阶段,我国政府对经济建设的短期和中期目标进行调整,以此来保证政策的连续性。第三,经济转型逐渐趋向于中长期目标的建设,通过创新改革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在新常态下,我国政府通过体制改革,鼓励大众创业,在创新发展中更新管理模式,以此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三、经济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政策转型策略
(一)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在2016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目标已经调整为6.5%,其主要是由于政府为了防止经济增长速度过快,造成通缩。在此情况下,我国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内,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增加货币市场的流动性,降低银行的整体风险。另外,我国政府需要尽量降低外汇占据的比例,这样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使企业更好的面对经济新常态环境。
(二) 应对市场不稳定因素的政策调整
我国经济政策发展势头相对较好,但是不稳定因素尚且存在,综合我国国情,我国政府需要防止房地产泡沫经济以及房价的大起大落。另外,我国在2017年下半年存在钢铁以及煤炭产能过剩以及价格增长的趋势,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在外贸方面,我国人民币持续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外贸的发展。因此,我国政府在应对不稳定因素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加强对资本账户的监管,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出台相应的政策。
(三)改革经济增长要素
在新常态下,为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我国政府需要在土地、技术以及资本等方面进行改革,其主要策略如下:第一,政府需要加快市场改革步伐,降低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逐渐放权,在水电煤气等方面建立明确的定价政策,而政府逐渐由主导地位转化成为引导地位,这样可以建立开放的市场体系。第二,政府需要加快企业改革步伐,我国国企多为国家控股,行政色彩较重,不利于企业的市场化竞争发展,在此情况下,政府要加快企业的改革,对国企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改革,促进其市场化竞争的发展,同时要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发展体系,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发展体系。第三,需要改革金融市场,建立利率和税率改革方式,同时建立保险制度,推动利率的市场化发展进程;同时我国政府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促进市场的改革以及融资的创新,全面的建立金融服务体系。第四,政府需要加快土地改革,建立土地流转制度,通过市场体系来构建土地的经营模式。另外,政府需要推进科技创新改革,建立创新机制,加快对技术的投入。总之,只有不断的改革经济增长要素,才可以推动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四)改善过剩产能环境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产能过剩是面临的主要问题,劳动力成本以及融资债务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步伐,因此,政府需要逐步淘汰产能过剩的问题,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其策略如下:第一,刺激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政府在经济新常态下,要淘汰部分生产和技术落后的企业,并且积极发展高端产业,拓宽市场的需求,打破垄断主义,以此来消化过剩的产能。第二,建立企业破产清算体系,在我国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并未建立明确的破产清算体系,诸多企业造成了恶性循环,增加了政府的压力。因而建立破产清算体系,可以全面的降低政府的压力。第三,需要建立减负机制,在新常态下,政府要建立活动资金,引导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实现经济和发展结构平衡的状态。
四、结语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出现不协调的局面,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进程。在此情况下,本文主要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型进行研究,在分析风险以及政策转型特征的基础上,制定了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不稳定政策的改革、改革经济增长要素以及改善过剩产能环境等转型策略,希望可以保证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的稳定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连飞.货币政策转型背景下汇率调整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开放经济DSGE模型的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31(07):61-67.
[2]石自忠,王明利,胡向东.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中国畜产品价格波动[J].中国农村经济,2016,(08):42-55.
[3]陈国进,王少谦.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企业投资行为[J].财贸经济,2016,(05):5-21.
[4]田磊,林建浩.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兼具产出效应和通胀效应吗?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南开经济研究,2016,(02):3-24.
[5]余淑均,段亚敏.矿产资源政策参与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6,(12):90-95.
作者: 宏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袁军 来源: 《中国国际财经》2017年第12期
可以QQ联系我们:896161733;也可以电话:18121118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