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国内贸易发展回顾与展望

2017年中国国内贸易发展回顾与展望


2017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商务系统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发展流通、促进消费各项工作,大力实施扩消费专项行动,国内贸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效益不断提升,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基本情况

(一)规模稳步扩大

一是社零总额连续第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增速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连续第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从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额3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占社零总额89.2%;餐饮收入近4万亿元,增长10.7%,占10.8%。从企业规模看,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6.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占社零总额43.9%;限额以下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0.5万亿元,增长15.5%,占56.1%。从主要商品看,限额以上单位汽车零售额4.2万亿元,增长5.6%,占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的28%,继续发挥顶梁柱作用,石油及制品、粮油食品、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分别占13.1%、10.2%和9.6%。2013年至2017年,社零总额年均名义增长11.3%,实际增长10.3%,增速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快3.2个百分点。

图1 2012-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速

二是网络零售额突破7万亿元。2017年,网络零售额达7.18万亿元,首次突破7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32.2%,增速较上年加快6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零售额5.48万亿元,增长28.0%,占社零总额比重达1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对社零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37.9%,比上年提升7.6个百分点。我国网络零售不仅在规模上稳居世界第一,在商业模式、商品种类、支付方式、物流配送等方面也创出了中国特色。

三是国内贸易增加值突破10万亿元。2017年,国内贸易主要行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下同)实现增加值10.7万亿元,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7.1%,比同期GDP增速快0.2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8万亿元,增长7.1%,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创下3年来新高,占内贸增加值72.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5万亿元,增长7.1%,增速加快0.2个百分点,创下7年来新高,占13.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5万亿元,占13.7%。

图2  2012-2017年国内贸易主要行业增加值

四是市场主体占全国总数三分之二。2017年,国内贸易新设市场主体1275.3万户,比上年增长14.2%,平均每天新设3.5万户。2017年末,国内贸易实有市场主体6674.7万户,比上年增长10.9%,比2013年增长55.6%。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5047.9万户,比上年增长8.3%,占内贸行业的75.6%;住宿餐饮业873.1万户,增长24.8%,占13.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753.6万户,增长14.6%,占11.3%。分市场主体类型看,个体工商户5494.5万户,比上年增长10.2%,占82.3%;企业1180.1万户,增长14.4%,占17.7%,其中私营企业1080.6万户,内资(非私营)企业81.7万户,外资企业17.8万户。内贸市场主体占全国市场主体总数的68%,高居国民经济各行业首位。

图3  2013-2017年国内贸易市场主体数量及其增长速度


图4  2017年全国市场主体分行业构成情况

(二)结构持续优化

一是消费结构加快升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观念转变,消费者对高品质商品的需求快速增加,对服务性消费的需求不断释放,消费结构呈现加快升级趋势。从商品来看,智能节能家电、新型数码产品、新能源汽车等升级类商品销售旺盛。2017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化妆品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9.3%和13.5%,增速比上年分别加快0.6和5.2个百分点;通讯器材在上年较高增速的基础上仍保持10%以上的较快增长;尽管补贴政策退坡,新能源汽车销售仍增长了53.3%;SUV汽车销量突破1000万辆,比上年增长13.3%,增速明显高于普通汽车。从服务来看,休闲旅游、文化娱乐、健康养生等服务性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2017年国内旅游收入达4.57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15.9%,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增长12.8%;电影票房收入559亿元,增长13.5%。北京市实现服务性消费额122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占市场总消费额的51.3%,比上年提升6.5个百分点,对总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69.4%。

二是城乡结构不断优化。随着农民收入稳步提升,乡村流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持续快于城镇,城乡消费差距继续缩小。2017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首次突破5万亿元,达5.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增速比城镇快1.8个百分点,连续6年快于城镇;占社零总额比重为14.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0.8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品零售额之比由2012年的6.5:1缩小为2017年的6:1。农村网络零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2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9.1%,比全国整体增速快6.9个百分点。农村网商达985.6万家,比2016年增加169.3万家,增长20.7%。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实现网络零售额1207.9亿元,比上年增长52.1%,高出农村增速13个百分点。



图5 2012年和2017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占比

三是区域发展更趋协调。中西部地区经济加快发展,流通体系不断健全,消费市场持续保持较快增长,与东部地区差距逐步缩小。2017年,中、西部地区社零总额均比上年增长10.8%,增速比东部地区快1.2个百分点,比全国整体增速快0.6个百分点;占全国社零总额比重分别为21.3%和18.7%,比上年均提高0.2个百分点,比2012年分别提高0.9和0.6个百分点;社零总额增速列前8位的省份均来自中西部地区,其中西藏、江西、云南分别增长13.9%、12.3%和12.2%,增速居全国前三位。中西部地区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西部地区网络零售交易额比上年增长45.2%,增速比东部地区快12个百分点,其中青海、西藏、甘肃等地网店数量增速居全国前列;广东、浙江、北京、上海、江苏等前五大省市交易额占全国比重由78.6%降至74.8%,区域集中度进一步下降。



图6 2012年和2017年中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

(三)效益不断提升

一是流通成本持续降低。随着物流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智慧物流、冷链物流、多式联运等先进模式加快应用,流通成本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01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之比为14.6%,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比2012年下降3.4个百分点;每万元GDP所消耗的物流费用为1460元,比上年下降30元,比2012年下降340元。通过实施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试点企业标准托盘占比达80%-100%,装卸货效率提升3倍以上,车辆周转效率提升1倍以上,货损率降低20%-70%,综合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0%。



图7  2012-201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及其与GDP比率

二是流通效率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经营模式不断创新,管理水平稳步提高,推动流通效率进一步提升。实体零售方面,2016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存货周转天数为41天,比上年减少7天;坪效为3.7万元/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7%;劳效为182万元/人,比上年增长8.5%。网络零售方面,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不断深入,物流配送效率明显提升,充分满足了消费者的网购需求。京东自营商品当日达和次日达订单占比超过85%,菜鸟联盟当日达和次日达服务范围超过1000多个区县。

三是经营效益明显改善。流通企业积极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加快转变经营理念,创新经营模式,盈利能力明显增强。2017年,商务部重点联系的65家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4.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占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的43%;利润额比上年增长8%。商务部重点监测的2700家实体零售企业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比上年分别增长8.0%和7.1%,增速比上年分别加快6.5和11个百分点。88家沪深上市零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增幅比上年扩大2.1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353.7亿元,比上年增长34.5%,增幅比上年扩大19个百分点;60家企业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比上年多11家。

(四)贡献显著增强

一是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6%,与上年持平,比2012年提高3.5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8%,比同期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高26.7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升3.9个百分点,连续第4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

二是内贸成为经济发展主力军。2017年,内贸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3.0%,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0.4个百分点,占比仅次于制造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大产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1%,是其中第一大产业。内贸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2% ,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3.3%,拉动增长1.9个百分点。

三是内贸成为扩大就业主渠道。国内贸易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为稳定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突出贡献。2017年,国内贸易就业人数达1.92亿人,比上年增长10%,比2012年增长73%,占全国就业总人数比重达24.8%,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超过一半。全国每100名个体工商户就业人员中,就有79人从事内贸行业。电子商务、家政等行业带动就业作用尤为明显,据测算,2017年全国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达4250万人,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近3000万人。

四是内贸成为税收增长主动力。2017年国内贸易主要行业实现税收收入2.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占全国税收收入总额的15.5%,占第三产业税收收入的27.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税收收入达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增速比税收总额增速快7.3个百分点;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为13.6%,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达21.3%。住宿和餐饮业税收收入581.8亿元,比上年下降12.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税收收入2365.7亿元,下降20%,表明营改增政策发挥积极作用,相关行业税负明显减轻。

发展特点

(一)创新发展

以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为核心的流通创新不断涌现,形成内贸发展新动能。

——理念创新。新零售、无界零售、智慧零售等新概念新理念层出不穷,引领内贸创新发展。阿里巴巴深入挖掘新零售内涵,提出新零售的核心是线上线下结合,是消费者、货物、仓库、配送与供应链结合。京东提出无界零售概念,即打破场景界限、货物界限、人企界限,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深度定制化、场景交易融合化。苏宁推出智慧零售理念,即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充分感知消费习惯,预测消费趋势,引导生产制造,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技术创新。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日新月异,电子支付、虚拟试衣、顾客识别、智能橱窗等商业应用快速推广。2017年,全国手机支付用户达5.3亿人,线下消费的手机支付比例达65.5%,比上年提高15.2个百分点。全国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扫描实现了收银环节的数字化。一些电商平台推出虚拟试衣功能,消费者只需设定身高、体重、肤色等条件,即可创建“我的模特”,在线试穿各种风格衣服。

——模式创新。以阿里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京东7Fresh、苏宁苏鲜生为代表的“生鲜超市+餐饮”业态快速发展,消费者既可现场选购商品,也可线上下单、送货到家,购买食物后还可以现场烹饪加工、现场享用。社交电商异军突起,基于社交网络、信息分享、拼单等模式,迅速扩大市场份额。一些百货店加快商业模式创新,改变引厂进店、出租柜台等传统经营模式,建立买手队伍,发展自有品牌,实行深度联营。如大商集团推行“自有、自制、自营、自销”模式,积极发展自有品牌,促进渠道扁平化,减少中间环节,强化核心竞争力。家政服务行业加快朝规范化、连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服务规范、信誉度高、示范效应好、带动力强的家政企业。

(二)融合发展

内贸外贸融合、线上线下融合、产业跨界融合不断深化,激发内贸发展新活力。

——内贸外贸融合。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汽车平行进口等新型贸易方式快速发展,内外贸融合趋势不断加快。2017年,通过海关相关系统验放的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902.4亿元,比上年增长80.6%,其中出口336.5亿元,增长41.3%,进口565.9亿元,增长116.4%。商务部重点联系市场进出口额2133.6亿元,增长16.5%,增速比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快2.3个百分点。天津等9个试点地区平行进口汽车13.6万辆,同比增长109%,车型近180个,比上年增加30多个,车价特别是中高端进口汽车价格下降明显。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备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已有1000余家企业签约参展,预计到会专业采购商15万人次,将为内外贸融合发展提供广阔平台。

——线上线下融合。线上平台加快“下沉”,线下企业主动“触网”,线上线下加速融合。阿里巴巴加大线下资源整合力度,积极布局便利店、生鲜超市等业态,与百联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入股联华超市、大润发、居然之家等实体零售企业。京东加快布局便利店、专卖店、生鲜超市、3C产品体验店等线下业态,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渠道模式。苏宁依托丰富的线下资源,加快布局PC端、移动端、电视端等线上业态,实施全渠道战略。“互联网+生活服务”蓬勃发展,一些餐饮企业通过团购、配送、上门服务等形式,实现外卖、订座、点餐、半成品配送、厨师上门等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一批O2O家政服务平台脱颖而出,促进了供需对接,提升了消费体验。

——行业跨界融合。各地大力推进商业、旅游、文化、体育等行业融合发展,促进资源整合,形成联动效应。广州市出台促进商旅文融合发展战略规划,打造天河路商圈等9大商旅文融合重点功能区,组建一批商旅文跨界经营的大型产业集团,形成商旅文融合发展新格局。广大流通企业主动适应消费升级新趋势,积极引入文化、娱乐、教育、亲子等元素,由传统销售场所向社交体验、家庭消费、时尚消费、文化消费中心等转变,如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引入英国百年历史的哈姆雷斯玩具店,上海K11购物中心引入创意雕塑展,成都新世纪环球中心引入海洋馆、度假酒店等。

(三)智慧发展

智慧商圈、智慧商店、智慧生活、智慧物流快速发展,智慧流通体系加快形成。

——智慧商圈。各地大力推进智慧商圈建设,在加快硬件设施改造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室内定位等技术,打造集社交化、情景化、智能化于一体的智慧商圈,提升消费者消费体验。目前,上海徐家汇、广州天河路、重庆解放碑等商圈已实现WIFI全覆盖、智能导购、智能停车、大数据采集分析等功能,顾客依托手机APP,可随时随地掌握商圈的门店分布、品牌类型、打折活动、信用评价、车位情况等信息,实现精准选购、快捷支付、快速泊车;商家也能够根据大数据分析,开展精确选品、实施精准营销、提供精细服务。

——智慧商店。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布局无人值守商店,实体门店也积极引入自助支付、人脸识别、导购机器人、智能购物车等技术和设备,引领零售门店加快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阿里巴巴首家无人超市“淘咖啡”在杭州开业,顾客扫码进店、自助选购、刷脸支付,全程无人值守。京东“X无人超市”设置智能货架,不仅能对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进行大数据分析,还能实现补货提醒、智能推销等功能。苏宁首家无人超市“Biu”在南京开业,人脸识别技术可捕捉用户信息,并通过大数据技术推荐商品。全家推出第四代智能便利店,引入微信扫码屏、电子购物屏、智能识别屏等设备,提升了购物体验。物美、永辉、华润万家等超市推出自助结账服务,为顾客节省了排队时间。

——智慧生活。生活服务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智慧生活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北京市以智慧社区建设为切入点,推进智慧生活发展,截至2017年末,累计建成“一刻钟社区服务圈”1452个,覆盖社区2706个,覆盖率达87.5%;建成208个“社区之家”示范点,向社区居民开放内部服务设施671处,惠及409万社区居民。各地养老服务企业根据家庭经济能力和老人照护需求,提供多元化、专业化、个性化养老服务,扩大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应用。

——智慧物流。商贸物流领域积极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及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等设施设备,加强大数据共享和社会化协同,提升智能化水平。京东在陕西、海南、青海等地开展无人机配送服务,解决偏远地区配送难问题;推出全流程无人仓,实现从商品入库、存储、包装到分拣的全流程智能化和无人化。菜鸟通过大数据、智能技术和高效协同,与合作伙伴搭建智慧物流网络,使物流供应链上的不同服务商、商家和消费者实现高效连接。苏宁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打造“苏宁云仓”,实现入库、拣选、分拨、出库等全程自动化,每日处理货物180万件,效率提升10倍,订单最快30分钟出库。

(四)协同发展

城乡一体、区域协作、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内贸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

——城乡协同。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 提出加强城乡配送网络衔接,形成衔接有效、往返互动的双向流通网络,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城乡配送服务网络。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扎实推进,2017年新增示范县260个,累计达756个,其中国家级贫困县499个,重点建设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物流配送体系、农村电商服务网点等,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为满足农民消费需求、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城乡协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区域协同。北京、天津、河北按照《京津冀商贸物流协同发展规划》要求,加快优化基础设施布局,促进技术标准对接,推进信息服务贯通,初步形成以北京商贸物流业态、模式创新为引领,以天津国际化、专业化物流为支撑,以河北集约化、绿色物流基地为保障的商贸物流发展格局。上海、江苏、浙江等地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合作,协同推动供应链平台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市场应急保供协作等工作,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按照《长江中游区域市场发展规划(2017-2020)》要求,实施优化商业功能布局、发展智慧流通等9项主要任务及物流体系建设、市场体系建设等9项重点工程,区域协同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百城万村”家政扶贫试点,推动北京、上海等家政服务需求大的城市与中西部贫困地区进行对接,助力脱贫攻坚,缓解供需矛盾。

——产业协同。商务部推动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首次就供应链创新发展做出全面部署;在天津、上海等17个城市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推动建设和完善各类供应链平台,提高供应链协同效率。会同有关部门在11个城市开展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推动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从更高层面部署电商与物流协同发展工作。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更加紧密,通过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及时准确传导需求信息,引导生产端优化配置生产资源,加速技术和产品创新,按需组织生产,合理安排库存。

(五)绿色发展

绿色流通加快发展,有效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培育绿色流通企业。商务部深入开展绿色商场创建工作,推进门店节能改造、节能产品销售和废弃物回收,目前全国已有85家购物中心被确定为创建单位;大力发展绿色餐饮,推动出台绿色餐饮标准,构建大众化绿色餐饮服务体系,培育绿色餐饮企业、绿色餐饮街区。北京翠微大厦通过使用高效压缩机、LED灯、热能回收、数字控制等先进技术,推动空调、冷藏冷冻、照明、给排水、包装物等环节节能减排,取得良好效益。大型电商平台主动实施包装物回收再利用,引领行业走绿色发展之路,如京东推出可降解包装、减量包装、循环包装、闲置纸箱换京豆等,苏宁推出共享快递盒、牛皮纸胶带、零胶纸箱等。

——促进二手商品流通。商务部积极推动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完善二手车流通体系,促进二手车消费。2017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达1240.1万辆,比上年增长19.3%,交易额8092.7亿元,增长34%。“互联网+二手商品”蓬勃发展,旧货流通焕发新活力。阿里巴巴旗下闲置物品交易平台闲鱼注册用户达2亿人,其中活跃用户超过1600万。58同城旗下二手商品交易平台转转2017年交易额达258.49亿元,用户数突破1亿人,其中“90后”人群占比超过56%。

——创新再生资源回收。商务部大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转型升级,总结推广创新模式,构建新型回收体系;配合国务院法制办修订《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加快制定相关配套标准和实施细则。2017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等十大类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2.86亿吨,比上年增长11.4%;回收总值7621亿元,增长29.1%。回收废旧机动车174.1万辆,其中汽车147.2万辆,为扩大新车消费创造了空间。

三、存在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

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流通体系较为完善,农村流通体系还存在不少短板。据调查统计,目前农村人均商业设施面积仅有城市的十分之一,农村人均消费品零售额仅为城市的五分之一。区域发展不平衡,2017年东部地区人均社零总额达3.5万元,是中部地区的1.7倍,西部地区的1.9倍。优质商品供给不充分,老百姓的一些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满足,造成消费外流。据初步估算,我国居民一年去境外购物大约2000亿美元。服务供给不充分,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服务消费需求。

(二)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

尽管近年来流通行业降本增效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约5个百分点,接近美国的两倍。果蔬冷链流通率仅有20%左右,损耗率高达20%-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耗率一般控制在5%以下。超市平均存货周转率为7.7次,商品周转一次需47天,而美国超市平均周转率为19次,周转天数不超过20天。

(三)消费环境有待改善

尽管近年来消费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仍有一定距离。一些领域市场秩序不规范,商务信用缺失,假冒伪劣、虚假宣传、商业欺诈等现象屡禁不止,消费者维权难度大、成本高,导致其不敢消费、不愿消费。2017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72.7万件,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合同纠纷、售后服务、质量安全、虚假宣传等问题较为突出,案件量占比分别为31.1%、28.4%、21.8%和5.9%。

四、前景展望

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下一步国内贸易发展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从有利因素看,随着新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宏观经济运行将延续稳中向好态势,为内贸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对外开放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发展流通、促进消费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地见效,为内贸发展释放新红利。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为内贸发展打造新格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为内贸发展拓展新空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各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内贸发展增添新动能。

从挑战看,消费升级面临供给瓶颈制约,汽车、住房两大消费热点趋于平稳,其他消费新增长点暂时难以形成足够支撑,消费增长后劲有待增强。制度性 交易成本仍然较高,人工、房租等成本上升,一些流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资源环境制约加剧,粗放型发展方式难以持续,内贸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任重道远。世界经济有望继续复苏,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对全球产业布局和资本流动带来外溢影响,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上升,地缘政治风险较多,内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错综复杂。

总的来看,2018年国内贸易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势头,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扩大就业、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0%左右,网络零售额增长30%左右,内贸行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稳定在60%以上,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文章来源: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


[关键词]:   国内贸易  

合作共赢,共创未来

量身定制你需要的免费论文和资料和报告

相信我们!,我们有15+服务经验, 经济管理论文资料、MBA/EMBA论文搜集、指导和修改等

提交论文需求

15+年的经验,值得信赖

可以QQ联系我们:896161733;也可以电话:18121118831

**涉及个人信息严格保密,敬请放心

商务服务

可以微信或者电话联系:18121118831

商业计划书

商务文档撰写

提供商业计划书、投资计划书咨询、撰写和指导

点击查看详细

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务咨询业务

服务企业、政府和投资者,提供各个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和咨询服务

点击查看详细

物流产业园区规划

商务咨询业务

为企业提供物流园区规划咨询,包括市场调研、可行性、总体战略和运营规划等等

点击查看详细

PPT设计制作

商务PPT制作

商业计划书是一份全方位的项目计划,它从企业内部的人员、制度、管理以及企业的产品、营销、市场等各个方面对即将展开的商业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包含论文PPT)。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