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EY 2022-10-11
随着2021年银保监会15号文出台,在被称为“史上最严城投融资新规”下,各地为地方政府承担隐形债务的国资平台受到政策精准“打击”,再叠加中国大规模城镇化进入尾声,地方平台企业进入了非转型不可的新时期。国资平台需跳出过往“负债驱动”的路径依赖,减少依靠融资输血,转而提高自身市场化造血能力。平台公司需与所在区域共成长,从“产业和城市双升级”的新经济格局中寻求机遇点,在“产业端”,做好“股东+房东”,以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助力区域产业发展;在“城市端”,把握新一轮数字新基建、碳中和趋势带来的新资产、新业务,布局更广阔的新赛道。
在“产业端”当好“股东”,既要肩负地方招商引资、以投代引的责任,又要锻炼提升市场化投资能力,中长期以投资收益平衡国资平台承担的公益性、准公益支出。
一方面,因承担招商引资而投资的项目多是“明股实债”类,首先是做好与被投企业对赌协议,提升回购利率,并合理设置股权比例,避免成为大股东而失去及时减持的灵活性。其次,如果是上市公司定增类项目,则考虑“定增+融券”方式套利,市场平均“定增+融券”套利收益区间为8%-15%。再次,如果考虑大幅减持会对被投公司股价造成波动,为支持招商引资企业长远发展,股权减持操作时机很难把握,且作为地方城投类企业,招聘并长期维系一个庞大的二级市场专业团队非常不现实,最务实稳妥的方式是设定“止盈”点,采用目标止盈法或分批止盈法,控制风险、寻求资产保值增值才是国资平台完成政府指令性投资的第一要义。此外,也可借鉴合肥、武汉光谷等地平台公司的经验,基于股权投资综合成本在股票限售期后对等减持,优先确保收益足以覆盖投资成本,剩余股权执行止盈或融券对冲策略,若剩余股权不作减持,则通过质押贷款的方式盘活资金。
另一方面,在完成以投代引任务同时也要增强市场化投资能力,市场化类项目做好募投管退闭环,谋求超额收益。在募资环节,国资平台类企业操盘母基金风险和难度都更低。应充分发挥募资能力强优势,牵头组建市场化母基金,筛选、跟踪市场优秀的基金管理机构,投资其管理的基金;遴选优秀基金的明星项目,设立跟投子基金,开展直投再次放大收益,打造低风险的母子基金群。同时,依托扎根区域的优势,与知名CVC(产业资本)合作,参加更多优质CVC基金以扩大自身市场化基金的规模。
此外,募资阶段还可考虑借助各地自贸区政策,探索设立QFLP基金,多地政府都非常支持探索QFLP基金,既能引入外资完成外资招引工作、提升区域金融对外开放,又能充实壮大当地政府产业基金规模。
在投资阶段,国资平台普遍存在专业人才欠缺的问题,纯自主化运作基金投资风险较高,建议发挥社会资源优势,尽量采取跟投策略,跟随市场大基金机构选择投资项目。
在管理环节,增强赋能型投后管理,不仅仅是行使出资人义务,而是深度赋能被投企业,促进被投企业良性快速发展,实现退出效率最大化。借鉴深创投、深投控“三分投资、七分服务”理念,根据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及融资需求,提供全生命周期融资支持,助力被投企业快速上市,缩短投资退出周期。
最后在退出环节,产投现金流极不稳定,需合理设置退出周期和年度投资规模,通过长短搭配,配比不同发展周期、不同投资规模的项目,确保加权平均退出周期符合市场“5+2”的平均周期,加权收益率符合指标要求,避免对现金流产生潮汐式影响,从而真正实现投资节奏的平滑。
在“产业端”还需当好“房东”,开发运营区域产业园区通常是地方国资平台的主业之一,运营良好的产业园能为产业投资提供潜在优质标的,促进“股东+房东”的业务协同。
产业园区应畅通全链条,构建招商前置+开发运营+盘活退出的全链条商业模式。首先是前置招商,国资平台开发的产业园多是政府指令性任务,需提前确定各园区产业定位及细分产业类型,根据产业定位进行针对性招商前置,才能开发出适配企业真实需求的产业载体与软环境,提升园区去化率和租金水平。前置招商能更好的确保入驻企业构建多层次产业梯度,龙头企业、细分龙头企业、普通企业比例分别为20%、30%和50%是比较合理的招商配比,且以3-5年为一周期,及时优化调整园区产业发展方向,确保产业始终有前瞻性和接续性。其次在管理运营阶段,要改变多数园区“有物业而无产服”的情况,国资平台企业应立足一站式服务集成商,与政府企服相关部门一起为入驻园企业提供优质产业服务,除了人才、通勤、政策解读等基础服务外,强化“国际链接”与产学研合作,引入供应商提供入园企业在生产研发中所需共性技术服务,同时增强资本对接,满足企业发展全周期中的融资需求,要以培育“森林”的理念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
最后,平台公司应充分利用各地M0土地政策,实现产业园租售并举,改善现金流和平账周期,稳定运营并有良好收益后加快公募REITs实现资产的盘活退出。
在“城市端”,过往国资平台企业通常承担着市政工程、公建配套的建设开发,过往国资平台通常积极谋求水电气、地下管廊等传统基建的经营权,未来应瞄准新一轮数字基建、碳中和带来的各类新资产、新数字城市特许经营权。
首先,可考虑获取公用充电桩运营、智慧杆运营、大数据中心等数字新基建的运营。例如,依托自身良好的政企关系,争取盈利强的B端公用充电桩建设运营资源。目前B端公用充电市场占比80%,主要面向出租车、公交车、网约车、短程接驳车、物流车、环卫车、工程用车、市政用车等充电需求,虽然数量少,但充电需求稳定,对充电体验没有太高要求。车的数量与充电桩需求数量高度匹配,大大提升充电桩利用率达到30%,大大高于C端充电桩8%左右利用率。投资成本约4万元人民币/个,回收期约2-3年时间,盈利性较强。其次,可考虑布局智慧杆,智慧杆通过搭载多项功能为政府、企业提供服务,收入主要来自于2G和2B端的服务收入,例如视频监控的租金、气温监测服务收入、微基站的租赁收入、LED信息发布广告收入、车联网服务收入等。此外,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深入推进,分布式能源将是地方国资平台瞄准的发展方向。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探索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未来,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智慧微电网能很好的协同国资平台普遍拥有的产业园业务板块,一方面成为产业园区满足自身用电需求、节能减排、使用绿电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协同充电桩、智慧杆运营业务积累的大数据,整合区域内其他企业、居民分布式产生的余量电,以“电力代理运营商”角色与电网企业谈判实现“余量上网”,拓展业务和收益来源。
可以QQ联系我们:896161733;也可以电话:18121118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