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编辑部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23-11-01
2023上半年,中国移动机器人市场并未出现预期中的需求爆发,行业增速放缓,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压力进一步加大。打磨好产品,增强核心技术优势,提高交付能力,拓宽销售渠道,扩大海外市场份额,抓好成本管控等举措,成为当前移动机器人企业生存发展的策略。
2022年,中国移动机器人(AGV/AMR)市场销售额达185亿元,同比增长46.82%。从市场需求来看,移动机器人在新能源行业销售增幅超出预期,同时加速向新的行业领域渗透。随着2022年中国人口增长“拐点”出现,以及各行业加速智能化升级,都有利于移动机器人行业发展。
进入2023年,中国移动机器人迎来重磅产业支持政策。1月18日,工信部等十七个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聚焦十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建设一批应用体验中心和试验验证中心。
产业政策将长期支持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进一步拓展机器人在制造业、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并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升级,从而促进中国机器人行业迈上新的台阶。
有产业政策支持赋能,企业发展的信心无疑得到提振,再加上疫情阴霾的消退,使很多移动机器人企业都在年初鼓足了干劲。不过,在全球贸易争端频发、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受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影响,2023上半年国内移动机器人市场增长不及预期。据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移动机器人BG总裁王玉鹏介绍,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大行业领域:
一是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流配送,尤其在汽车行业,自2022年以来对移动机器人形成系统性需求,项目大幅增加。随着智能制造发展,制造企业正在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向“以交付为中心”,这不仅要改变原来的生产模式,也颠覆了原有的生产物流模式。融入数据处理、图像识别、视觉识别、深度学习等技术的移动机器人,以突出的智能化、柔性化特点,可以完美替代传统的牵引车与叉车,自动完成物料上线配送,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二是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行业,特别是动力电池行业这几年投资建厂的速度非常快,对移动机器人呈现爆发性需求。在动力电池工厂,移动机器人主要用于物料转运和产品高精度装配,已成为贯穿各段生产工序的一种必备工具,需求数量非常大,而且需要多种类型的产品以适配不同场景使用。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仅国内企业,日韩动力电池企业也开始采用这种模式。
三是光伏行业,目前对移动机器人的需求量仅次于动力电池行业。近年来光伏行业产能扩张激进,继硅料环节的产能大幅增长之后,多晶硅、硅片及组件等方面的投资也是力度不减。据经济观察网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有超过77万吨的多晶硅项目开工或官宣规划;各家上市光伏企业共披露超23个有关硅片及组件的扩产项目,扩产规模接近400GW。在生产车间里,从原材料配送到产品下线的各种场景,移动机器人可完成从发料至下线,以及生产中制绒、扩散、激光、刻蚀、退火氧化、镀膜、背膜、正膜、丝网印刷等工艺环节的对接搬运,实现硅料、硅片的安全、高效、自动化转运。
王玉鹏认为,2023年中国移动机器人市场增幅预计可达20%,上述三大行业领域需求约占市场份额的60%左右,特别是动力电池与光伏行业的移动机器人项目体量大,单个项目的销售额上亿元;其他行业的需求则不温不火,项目规模相对较小。在市场分化加剧的情况下,移动机器人企业如果没有成功进入上述三大风口行业,增长将会乏力。
值得关注的是,很多甲方在项目招标时大都基于成本考虑,要求移动机器人产品“能用”、“实用”就行,对其他附加值并不看重,令一些供应商感慨“品牌、技术在价格面前一文不值”。低成本社会的到来,或将对移动机器人企业的经营观念、产品开发等方面带来一系列改变。
2023上半年,中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呈现出一些特点与问题,影响着企业发展策略与行业走势。
中国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前景广阔,近年来大量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展开了激烈竞争。由于绝大多数移动机器人企业成立时间较短,资金与技术实力还在积累中,研发投入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缺少核心技术优势,在“充分竞争”的市场里只能靠低价来吸引客户。在今年需求不振的情况下,为了拼抢项目,投标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导致利润率进一步下降。长此以往,将会影响整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移动机器人大规模落地交付仍面临瓶颈,现场实施部署是机器人企业普遍存在的痛点,也是业内最关注的问题。”王玉鹏表示,移动机器人项目交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需求调研、方案设计、设备选型与生产、设备安装调试等诸多环节,需要供应商具备多种能力和专业经验。其中,工程实施经验和现场管理能力,对于项目顺利交付并控制好成本非常重要。据了解,现场安装调试的工期为1至2个月是最理想的,但往往都会延长,造成大量人力滞留在现场、项目成本陡增,进而吃掉供应商本就微薄的利润。
为了突破项目交付难题,移动机器人企业重点要在项目前期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在方案规划设计阶段与客户保持沟通,在产品出厂前做好充分的调试,不断丰富工程实施经验,增强现场管理能力。这其实体现的是企业的综合实力。
整个移动机器人市场在扩容,一方面,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快速崛起,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另一方面,先进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技术迭代加速。同时,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趋势下,客户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厂家在谋求新的发展机遇,却往往在项目落地时出现各种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移动机器人融合了多种技术,而且应用场景不同、工艺要求不同,产品定制开发的属性非常强,项目难度大。
因此,移动机器人企业要把更多精力和资源聚焦在打磨产品上,将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发展作为企业长久保持竞争力的必要途径,持续增强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一是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做到软件易部署,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二是提升产品的标准化能力与项目的可复制化能力,扩大批量化的市场应用,增强客户粘性与市场影响力;三是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变化,并积极关注前沿技术,不断实现产品、技术的升级,避免陷入新产品和前沿技术的替代风险。
2023上半年值得关注的技术方向主要有:随着ChatGPT大模型平台的推出,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关注热点,AI将让智能机器人具有自主决策能力。据悉,新松正在筹备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将重点研究人工智能与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融合应用,不断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让智能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
低成本无人化也是今年市场需求突出的特点之一。如中力叉车创新推出的自动搬运车Cobot,实现“人工决策+自动搬运”,大幅降低应用成本,该产品还可以灵活适应环境变化,“随买随用”且不改变工作方式,提高单位人工效率。
此外,将移动机器人(脚)与机械臂(手)组合为复合型机器人,成为一种具有感知和调整能力的作业单元,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
中国拥有规模巨大、产业链齐全的制造业,可提供国外无法比拟的多样化、全流程的应用场景,为移动机器人产品的快速迭代、技术升级提供了深厚土壤。中国移动机器人企业通过大量的国内项目案例,使产品逐渐打磨成熟,也积累起丰富的专业经验,加上价格优势突出,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强大的竞争力。进入2023年,我国移动机器人企业在海外参展的热情普遍高涨。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商贸、物流企业走出国门,特别是近年来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开始在海外建厂布局,移动机器人企业作为技术服务提供商也加快出海脚步。如新松在全球市场,不仅服务于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国际品牌企业也纷纷采用其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还有些企业正将海外市场作为主要阵地,如极智嘉已成为中国移动机器人企业全球化发展的标杆,除营销做得好,产品打磨得好,软件系统易于部署,专业团队能力强,更重要的是目标明确,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从“做到”到“做好”再到“做精”一路前行,从追求单个项目的成功到实现规模化的全球复制。
随着更多的中国移动机器人企业在海外市场大展身手,产业链上相关零部件企业也在一起走出国门,无疑将有助于增强中国智能物流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移动机器人主要由驱动、调度和导引三大部分组成,最主要的成本集中于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上。目前,在驱动控制器、调度系统以及激动导航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上,国际品牌占据主要市场,虽然无法实现对我国移动市场的直接垄断,却能利用关键技术优势对我国企业形成掣肘和牵制。如,在疫情期间国外核心零部件的供货周期变长、价格提升,对移动机器人项目的按时交付以及企业利润都带来影响。
长远来看,上游成本限制将持续影响产业扩张水平。随着中国移动机器人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自立自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和安全稳定,核心零部件技术的突破成为重中之重。同时,从需求端来看,甲方有成本要求,而性价比高一直是中国企业的优势,为国内零部件替代进口提供了市场机会。当前,很多国内企业都在加快自主研发,实现核心零部件技术迭代优化,加速国产化进程。
此外,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与移动机器人密切结合,使其不仅具有末端精确检测与定位的能力,还具有对其车载机械臂等执行机构的实时调整能力,这种复合机器人将给未来行业发展带来更大空间。
据统计,2023上半年,中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工业及仓储物流领域)共完成融资事件14起,融资总额超过6亿元(部分企业未透露具体融资额),见表1。从融资事件的数量来看,相较2022年同期的11起共增加3起,但融资总额与去年同期的近20亿元存在较大差距,已公布融资额的更多是千万级,只有斯坦德、华睿科技、稳石机器人达到亿元级。在资本市场低迷的2023年,移动机器人行业的整体融资情况已算是非常难得,说明资本对行业仍旧关注,但投资更加谨慎。
表1 2023上半年中国移动机器人行业融资情况
从获得融资的企业特点来看,大都拥有核心技术或细分行业资源。如,成立于2018年的浙江欣奕华,作为AMR+全场景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股权融资。该公司所属的欣奕华集团,在算法、芯片等领域技术雄厚,奠定了其在移动机器人领域发展的技术基础。浙江欣奕华的核心产品复合机器人,在半导体与3C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本轮融资将用于复合机器人的开发及扩产,以支持公司订单的快速增长。
总之,进入2023年,随着国家对机器人行业政策支持不断加码,以及下游客户在数智化转型中对移动机器人的需求持续上升,整个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但市场也在加速分化。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企业发展比拼的是综合实力,不仅要关注前沿技术,实现产品的迭代升级;也要持续强化“内功”,打磨好软硬件产品,提升项目交付能力,加强成本管控,实现降本增效。此外,还要关注行业生态建设,以开放的心态携手合作伙伴,实现共生共荣。
本文源自《物流技术与应用》机器人增刊
可以QQ联系我们:896161733;也可以电话:18121118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