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2014年运行回顾

中国银行业2014年运行回顾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经济金融环境也更为复杂多变。在经济增速放缓、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基调、各项监管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和盈利增速开始放缓,不良贷款继续反弹,行业景气度出现下行,但总体来看,商业银行各项改革措施顺利推进,各类风险处于可控状态,行业经营态势依然保持稳健。 

盈利增速大幅放缓,业务结构出现新变化 

  2014年,中国银行业面临了多方面的挑战,经营压力较往年有明显上升,利润增长出现明显放缓,同时在较为严格的监管环境下,中间业务和同业业务的增长也出现减速。 
 

盈利能力继续提升,盈利增速明显放缓 

  2014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26万亿元,继续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但盈利增速开始下降。从上市银行的情况看,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由2013年的12.9%下降至8.8%,与2010年的高位相比降幅更大(图1)。分析商业银行净利润变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yhji20141204-1-l.jpg
  生息资产较快增长,推动盈利水平提升。在经历了2013年的回落后,2014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生息资产增速有所反弹,16家上市银行生息资产增速提高2个百分点,至12.6%,其中贷款和债券投资增长较快,分别达到15.4%和13.4%。从不同类型的机构看,大型商业银行开始发力,增速普遍提升,中小股份制银行的增长优势逐渐缩小。 
  净息差基本保持稳定,有助于盈利水平的提升。2014年,得益于相对偏紧的贷款供求关系、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以及稳定的基准利率水平,商业银行净息差水平逐季提升。前三季度净息差分别为2.58%、2.62%和2.68%,均高于2013年同期,虽然与2012年相比仍有一定幅度的回落,但对净利润的增长依然形成一定的支撑。 
  成本收入比继续下降,对盈利有正面贡献。2014年,商业银行网点的扩张和系统升级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在集约化经营和规模效益的作用下,整体经营费用保持自然增长。由于商业银行同期收入较快增长,收入增速明显高于成本增速,使成本收入比继续保持近年来持续下降的态势,到2014年三季度末已经下降至28.87%的相对低位,对利润的正面作用较为明显。 
  拨备支出的增加是盈利增速下降的最主要原因。2014年商业银行盈利增长面临的最大挑战仍是资产质量波动,由此引起的拨备支出大幅增长,消耗了商业银行大量的拨备前利润。前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共提取各类资产损失准备2870亿元,资产损失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由2013年同期的8.2%增长到11.5%。 

各类业务发展状况出现新的变化 

  2014年,商业银行各项业务运行相对稳定,但在存款、中间业务和同业业务发展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运行特征。 
  存贷款增速差距进一步扩大,存款竞争日益激烈。2014年,虽然市场流动性状况得到改善,但存款市场供求关系趋势性偏紧的格局依然延续,存款增速明显慢于贷款,贷款和存款的增速差距继续扩大(图2)。2013年6月末,人民币存款增速为14.3%,至2014年10月末已逐步降至9.5%,而同期人民币贷款的增速相应为14.2%和13.2%,总体变化不大。考虑到存款增长很大程度上受到冲时点因素的影响,2014年存款市场供求关系比数据反映的更紧。2014年下半年推出的存款偏离度监管政策对平抑商业银行存款的大幅波动、稳定存款成本有一定的效果,但在存贷比监管依然存在的情况下,要从根本上改变商业银行冲时点的存款拓展模式仍需要一定的时间调整和过渡。 
yhji20141204-2-l.jpg
  中间业务增长出现减速。2014年,得益于经济总量扩大所带动的传统支付结算及银行卡手续费收入的上升,以及理财、托管等创新型业务收入的增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受到减轻企业负担政策的影响,往年增长较快的财务顾问收入出现回落,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速与2013年相比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从上市银行情况看,2014年前三季度,以手续费收入为代表的中间业务平均增速为13%左右,较2013年同期回落超过10个百分点。 
  同业业务发展先扬后抑。2014年,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上半年同业业务延续了近年来快速增长的趋势,上市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增长超过20%(表1)。随着规范同业和表外业务发展的监管政策不断推出,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开始回归流动性管理的本源,各类通道业务的规模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尤其是三季度大多上市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出现下降。 

  不良贷款加速增长,资产质量整体可控 

  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回落,三季度GDP下降至7.3%的低点,实体经济和企业经营状况没有明显起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继续收窄。受此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延续近年来的下行态势,且幅度也有所扩大。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7669亿元,不良贷款率1.16%,拨备覆盖率247.15%。 
  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增长创近年新高 
  虽然商业银行持续加大了不良贷款核销和处置的力度,但不良余额增长仍持续创近年来的新高。2014年前三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共增长1749亿元,其中三个季度不良贷款增幅分别为540亿元、483亿元和725亿元,增长态势明显;单季不良贷款率增长也由原先的平均每季3~4个基点上升至三季度的8个基点(图3)。在上市银行中,前三季度除宁波银行不良率持平外,其余各行不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yhji20141204-3-l.jpg
  在不良贷款较快增长的同时,2014年以来关注类贷款和逾期贷款也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三季度行业关注类贷款占比达2.79%,且单季增长创1961亿元的近期新高。从上市银行的运行情况看,上半年逾期贷款增长2381亿元,而同期不良贷款增长为771亿元,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之间的差额进一步扩大到3405亿元。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商业银行对逾期贷款的展期和重组趋于保守,同时,以往较严格的逾期贷款认定为不良贷款的政策有所转变,但如果未来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间差距持续扩大,则逾期贷款逐步认定为不良的压力巨大。
总体拨备水平小幅提高,拨备提取和使用较为平衡 
  前三季度,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保持同步较快增长的态势,余额增加2212亿元,至18952亿元;拨贷比指标提高5个基点,至2.88%,是银监会推出该项监管指标以来的最高位,反映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在保持平稳的同时略有提升。从拨备覆盖率角度看,不良贷款的快速增长对拨备覆盖率的下拉作用较为明显,前三季度拨备覆盖较2013年年末下降35个百分点,至247.15%,但与150%的监管要求相比仍相对较高,预计未来这一指标将会继续回落。 
  在加大拨备提取的同时,商业银行使用拨备进行损失核销的力度也同步提升。如前所述,前三季度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了提取拨备力度,而结合贷款损失准备变化情况分析,商业银行使用贷款准备进行核销的规模与2013年相比也有较大幅度增长。从上市银行的数据看,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核销贷款总额达698亿元,与2013年同期相比核销额增长1倍以上,也印证了行业核销力度加大的判断。 
  企业资产质量波动仍是不良贷款增长的主要原因 
  2014年年初以来,以小微企业为代表的企业贷款风险所涉及的范围仍有一定程度的扩大,是造成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持续下滑的主因。一是部分地区小微企业风险快速扩散。在风险隔断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关联群体或担保圈内企业的联保互保行为极易造成连锁反应,这是2014年以来江浙地区小微企业风险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二是产能过剩行业风险开始向上下游产业蔓延。随着产能过剩行业经营环境的进一步变化,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企业也开始受到波及,以资源型企业为代表的一些大中型企业在上半年也发生了违约。三是贸易融资风险由钢贸扩展到其他大宗商品贸易领域。在钢贸贷款风险继续发酵的同时,煤炭、铜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流通环节融资风险也时有暴露。 
  从2014年平台和房地产贷款的运行情况看,风险状况基本没有发生变化,总体表现较为稳定。其中,平台贷款得益于持续的总量控制和分类管理政策以及地方举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资产质量保持在较好水平。房地产贷款风险也以非一线城市中小型开发商的单发性不良贷款暴露为主,按揭贷款违约情况较少,整体风险可控。 
  总体来看,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并未出现趋势性变化,资产质量仍处于可控状态。 
  调控和改革政策有助于缓解资产质量下行压力 
  2014年年初以来,监管部门对信用风险状况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并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已经开始发挥正面的政策效应,有助于未来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稳定。 
  一是实体经济企业融资成本高企的问题有望得到改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是政策调控的重点,随着货币市场流动性状况的好转和对高成本的非信贷融资监管的加强,商业银行有能力也有意愿为企业提供较低价格的信贷资金,这将为实体经济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二是房地产市场刺激政策增加了房地产贷款的安全系数。到下半年,一系列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刺激政策已经发挥了一定的政策效果,市场情况有所好转,虽然这些政策难以彻底改变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状况,但能为市场的结构调整争取时间和空间,有利于未来一段时间内房地产贷款总体质量的稳定。三是地方政府负债体制改革将减轻未来资产质量下行的潜在风险。融资平台贷款的未来走势和还款来源一直是市场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地方政府负债体制改革和存量债务甄别工作的启动,对逐步化解融资平台潜在风险、维持平台贷款平稳运行意义重大,未来即使有部分平台出现风险,其结果也是可预计和可控制的。 

融资工具多元化,资本充足率略有提升 

  2014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进一步提升,为业务增长提供了保障。而优先股、二级资本债等新型融资工具的推广和应用,以及银监会核准部分银行使用资本管理高级方法等改革措施,则促进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主动性的提高。 
  资本充足率小幅提升 
  2014年,商业银行在风险加权资产增长8.2%的基础上,资本充足率依然有小幅提升。三季度末,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为12.93%,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47%,分别较2013年年末提高74和52个基点,资本实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 
  从上市银行的情况看,前三季度资本充足率均超过10%,且除个别银行外,大多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图4)。不同类型的机构中,国有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于其他股份制银行,这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大型银行的贷款和总资产增速相对较慢,资本占用相对较低;二是大型银行面临较高的监管要求,业务策略上也较为谨慎;三是资本管理高级方法的使用提高了当期资本充足率水平。 

资本补充渠道进一步拓宽 

  2014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的提升和资本净额的增长,既有内源资本补充的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部资本补充渠道的拓宽。虽然近年来上市银行较为频繁的资本扩充计划导致资本市场对银行筹资行为的接受度相对较低,使全年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规模有所下降,但各种新型融资工具的推出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增长起到了较好的补充作用。 
  内生资源仍是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主要渠道和核心资本的最主要来源。商业银行内生资本主要源于净利润分配后的内部留存和提取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从2014年的情况判断,这两项资金来源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上升的贡献度超过70%。其中,前三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净利润12645亿元,如果按照40%的利润分配率计算,总计会形成超过7500亿元的核心一级资本;作为银行二级资本重要组成部分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2014年以来也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形成的二级资本超过2000亿元。 
  创新型的融资模式和资本工具有效补充了内生资源的不足。一是优先股发行全面启动。2014年银监会公布优先股指导意见以来,多家上市银行公布了优先股发行计划,规模超过3000亿元。二是二级资本工具广泛使用。在巴塞尔Ⅲ的监管框架下,各类资本工具成为二级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对这些工具的使用频率不断提高,尤其是下半年以来,五大国有控股银行相继完成了境内外二级资本债的发行,总规模达到1500亿元以上(表2)。三是某些商业银行推出了非公开发行模式的员工持股计划,进一步丰富了核心一级资本的融资模式。这些资本工具和融资模式的推出,不但拓宽了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也对优化银行资本结构、提高经营效益和增强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资本管理高级方法的实施改变传统资本管理模式 
  2014年4月,银监会核准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六家银行实施资本管理的高级方法。从高级资本方法的实施效果看,六家被核准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在扣除其他因素后,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资本节约功能较为显著。而更为重要的是高级方法的实施将对整个行业的公司治理、风险控制、资本管理和发展方式转型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一是高级方法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为精确的风险和监管资本计量管理工具,将推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并促进风险管理的定量成果与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相结合,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实施高级方法的银行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通过指定合理的资本战略和管理要求,确保持有的资本在满足业务发展需要的同时,能够充分抵御风险。三是推动商业银行形成内源资本积累为主的资本积累模式。利用高级方法这一有力工具,商业银行有动机、也有能力对内源资本补充工作做出精确计划和全面的效率评估,逐渐形成以内源资本积累为主、外源资本补充为辅的资本积累新模式。 

不断适应环境变化,推进改革进程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和监管环境,传统向规模要效益的经营模式将难以为继。因此,2014年改革和转型成为商业银行的运行主题,围绕业务发展重点和改革管理体制等两方面的内容,商业银行不断探索新的业务管理和运行模式,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和转型推进的力度。 
  在经营上,商业银行积极推动经营观念的转变,大力发展低资本占用业务,加快推进业务经营模式转型。为适应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推出多项改革措施,调整经营重点,改变过分依赖信贷扩张为主的高资本占用型业务增长模式,进一步加大了对小微企业、三农和消费等领域的投放,使业务经营模式不断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在调整传统业务结构的同时,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快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积极发展投资银行、私人银行、电子银行和财富管理等战略新兴业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在管理上,随着上一轮深化股份制改革所带来的公司治理结构调整和管理提升等改革红利逐步释放完毕,商业银行继续推进了以提高管理效率为重点的体制机制改革进程。一方面,大型商业银行积极研究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问题。另一方面,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在行业内逐渐取得共识。2014年,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完成理财业务事业部制改革,这标志着中国银行业管理模式的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事业部制管理模式有助于推动单个业务条线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实施事业部制改革的商业银行均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成效,可以预计,未来这一管理模式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2014年是商业银行的转型和改革年。虽然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着盈利增速下降以及资产质量波动等问题的挑战,但在经营和管理模式转型方面的一系列举措,有利于未来行业运行的稳定,商业银行也将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许文兵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 来源:银行家 2014年12期) 
[关键词]:   银行  

合作共赢,共创未来

量身定制你需要的免费论文和资料和报告

相信我们!,我们有15+服务经验, 经济管理论文资料、MBA/EMBA论文搜集、指导和修改等

提交论文需求

15+年的经验,值得信赖

可以QQ联系我们:896161733;也可以电话:18121118831

**涉及个人信息严格保密,敬请放心

商务服务

可以微信或者电话联系:18121118831

商业计划书

商务文档撰写

提供商业计划书、投资计划书咨询、撰写和指导

点击查看详细

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务咨询业务

服务企业、政府和投资者,提供各个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和咨询服务

点击查看详细

物流产业园区规划

商务咨询业务

为企业提供物流园区规划咨询,包括市场调研、可行性、总体战略和运营规划等等

点击查看详细

PPT设计制作

商务PPT制作

商业计划书是一份全方位的项目计划,它从企业内部的人员、制度、管理以及企业的产品、营销、市场等各个方面对即将展开的商业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包含论文PPT)。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