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CCFA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5月15日-17日,CCFA新消费论坛——2024中国便利店大会在杭州召开。在5月16日全体大会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彭建真在致辞中分享了关于日本便利店发展的观察,并通过对比中日便利店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对中国便利店的本土化、商品体系建设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他表示,中国便利店需要探索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发展模式。由于中国市场的消费习惯千差万别,因此区域型和全国性的便利店在选品和经营策略上应有所不同。彭建真总结了从日本便利店发展历程中得到的启示:一是根据自己国民需求和特点,发展出完全适合中国特色的便利店;二是学习转危为机的信念。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尊敬的各位零售业同行,各位代表,早上好!
欢迎参加2024中国便利店大会,首先,我代表主办方对各位代表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零售行业中,便利店板块是目前不多的亮点之一。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2023年全国便利店销售额4248亿元,同比增速为11%,便利店门店规模达到32万家,同比增长7%。其中,2023年中国便利店TOP100企业共计拥有门店182412个。
关于中国便利店的发展,我也想借此机会谈谈协会的一些观察,很多是研究中日便利店的对比得到的启发。
我们知道,日本便利店发展始于1973年,正是在这一年,日本开始制定大规模店铺法(简称“大店法”),并计划于1974年正式实施。
1960年代,日本开始引入超市业态并在其后十年高速发展,当时永旺、西友、伊藤洋华堂等大型门店的发展,让中小门店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日本政府为了保护中小门店,酝酿出台《大店法》,在限定现有大店的营业时间的同时,也限制企业开设新的大型门店。最极端的一个案例是,伊藤洋华堂原计划1974年在静冈开设的一家大型门店,直到1986年才正式开业。
在当时大店为小店让路的背景下,伊藤洋华堂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新的战略,公司成立了家庭餐饮等新的事业发展部。当时,集团负责餐饮业务的是铃木敏文,1973年,铃木敏文本来想去美国考察Denny's快餐店,结果在美国发现很多711便利店,门店销售的日常用品非常齐全,他当时想,如果日本发展这样的小店,跟中小商户竞争就不会受到限制。因此回国后就建议集团加盟美国7-11。这就是日本现代便利店的开端。之后大荣也开出罗森,永旺开了迷你岛。
和超市业态一样,我们知道最早60年代日本超市业态也是学习欧美,后来在70年代日本超市的经营者找到了适合日本发展的以生鲜加工为核心的食品超市模式。
便利店在日本也走过了同样的发展道路,到90年代,日本基本形成了日式特征的便利店模式,这和最初引进的美国7-11便利店有非常大的区别。
接下来,我们也谈一谈便利店在中国的本土化话题。
和日本一样,中国开始也是模仿和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现代流通业态,尽管有美宜佳这样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日式便利店对中国便利店行业有巨大影响。
在经济发展红利期,引进和模仿非常有效。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落后西方发达国家较多,消费者普遍愿意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从欧美和日本引进的零售业态对消费者有天然的吸引力。
但是,当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尤其是进入到新的经济周期后,我们一定会进入到探索适合中国消费者模式的便利店发展之路上来。
由于中国不是一个单一消费习惯的市场,各地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千差万别,因此区域型和全国性的便利店在选品和经营策略上,肯定会略有不同。全国性便利店的选品,可能会偏重西式生活方式的商品多一些,同时辅助一些本土特色商品;区域型的便利店品牌会略有不同,对于适合本地生活方式的选品,会更为侧重。
另外,从定位上看:便利店在美国的定位,是一站式购物的补充,我们会看到很多便利店和加油站合在一起;日本便利店定位是结合欧美和日本本土的消费二重结构,以针对个人消费需求(而不是家庭消费)为主;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很像日本,一方面我们不排斥西方生活方式,同时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比较坚持,但是中国又有外卖和电商占比高这两个日本没有的变量,未来中国的便利店怎么发展,还需要不断去探索。
以7-11为代表的日式便利店,门店主要通过特许加盟的方式拓展,门店对前端业务负责,后端业务(信息系统,配送和门店督导)是便利店总部来负责统筹,总部和门店通过毛利分成的方式形成稳固的合作。
同时,日本便利店商品的开发,更为倚重上游供应商的合作。以7-11为例,1979年10月,为了更好的为公司服务,7-11上游的10家日配企业就联合成立了“日本熟食合作社”,此外在1985年,7-11开始跟合作伙伴联合组建商品开发团队。
目前,7-11等企业基本形成了与上游批发商和供应商共同开发商品(包括自有品牌商品也是合作工厂开发),便利店总部向门店推荐商品,加盟商自己订货的商品运作模式。
目前中国还没有这样的生态体系,如果企业要想做好,很多上下游环节上的事都需要便利店总部自己来做,这必然导致效率相对会更低。
将来,中国的便利店和品牌商,批发商之间如何合作,每个环节如何通过服务创造价值,日本的经验和思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40多年前,日本的便利店品牌也有70多家。但是目前,日本便利店行业的特征是超级垄断,2022年排名前三的7-11,罗森,全家便利销售占全日本便利店行业的92.5%,门店占比为89.5%,而排名第十的便利店大津屋只有7家门店。
这些门店既有全国发展,也有特色区域门店。
现在中国也有很多品牌便利店,未来中国连锁便利店的终局会不会像日本那样形成超级垄断企业占主导的局面?
参照中国和日本的国土和人口体量对比,以十倍来计算,将来中国可能会有10-30家左右的头部便利店企业,还会有50-100家左右的区域特色便利店,其他大部分地区的便利店,可能会被合并或区域加盟的方式加入到某些体系。
此外,从日本的情况看,90年代泡沫经济破裂之后,日本的经济总量增长缓慢,但是便利店从90年代至今却增长了三倍之多,从之前的2万家左右的门店发展到现在6万家,日本便利店的发展,替代了谁的生意?
据了解,日本便利店的发展主要是挤压了快餐店,咖啡店的部分市场份额。因此,给中国企业的启发是,未来中国便利店的发展,餐饮和咖啡也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但是也要考虑外卖对于现有市场的蚕食。
第一,我们也许不必完全模仿日本便利店的经营模式,但是我们可以学习日本学习和吸收先进模式的方法:就是根据自己国民需求和特点,发展出完全适合中国特色的便利店;
第二,学习转危为机的信念。1973年大店法,让伊藤洋华堂走上了发展便利店的道路,1981年伊藤洋华堂发现集团销售额在上升到第一,但是利润开始下降,因此决定推出单品管理,排除滞销商品,减少库存,这两次变化是典型的转危为机,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当前,由于经济周期的转变,中国零售行业以零售商,供应商和经销商为主体的流通体系处于变革和重塑之中,对于中国零售行业来说,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利用好这个机会,我们可以转危为机!
最后预祝大家在杭州生活工作愉快。谢谢大家!
可以QQ联系我们:896161733;也可以电话:18121118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