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物流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基于SWOT分析视角

中韩物流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基于SWOT分析视角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中韩物流产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针对新的形势,通过SWOT分析比较研究中韩物流产业的竞争力。结果表明,中国和韩国物流产业存在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韩物流产业需要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会,规避威胁,不断提升物流产业效率,最终提升物流产业的竞争力。在SWOT分析基础上给出多种发展对策:一是两国从各自的比较优势出发提高物流供给能力,扩大物流需求;二是两国政府应改善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政策环境;三是两国物流企业应提高物流技术和服务能力;四是两国政府应积极培养物流人才,加强物流合作。

关键词:物流产业,竞争力,SWOT分析,中国,韩国


引言

物流最初是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出现的。它是一种集仓储、运输、保管、装卸功能为一体的服务业。物流产业是指专门从事将商品和服务由起始地到消费地发生空间转移,对其进行高效率与高效益流动及储存为经营(活动)内容的盈利性事业组织的集群。物流产业包括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邮政业等,它是服务业中的一个新兴行业。物流业的效率由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和配送等的效率,以及参与供应链的企业之间的衔接和配合效率来决定。

中国和韩国的物流产业发展尽管相对较晚,但是近年来随着中韩贸易量的持续增长,中国和韩国的物流产业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从全球角度看,随着原材料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物流运营的水准和运营效率逐步提高,产业间、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物流管理需要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物流作为中国和韩国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创造顾客价值,促进资源的有效分配的一种合理的战略受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随着技术进步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国际运输从原来单纯的货物的空间移动转移到以价值链为基础,把整个供应链的附加价值最大化的供应链管理领域(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物流和供应链成为影响中国和韩国资源的有效配置,激活经济贸易往来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中韩两国的物流产业竞争力,提出提高两国物流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合作方案,进而更好地促进两国物流产业的发展。

一、中韩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

(一)中韩物流产业竞争优势

1.中国物流产业的竞争优势

一是国土面积广阔,物产丰富,国内物流市场空间大。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幅员辽阔。由于区位原因,中国各省市的自然物产和工业产品具有明显差异性。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对各种商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跨区域的商品需求明显。商品跨区域需求的增加带来了商品的流动,这无疑为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国内物流市场需求,中国物流产业拥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是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效率高。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支撑,中国在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历程中,公路、铁路、航空里程得到大幅增长。目前,中国铁路运营里程12.1万公里,公路运营里程457.73万公里,内河运输里程12.7万公里,航运里程531.72万公里,全国铁路区间货物交流量达到270824万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基本实现了公路、铁路的覆盖,这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大,劳动力成本低。中国人口众多,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民工数量巨大。物流行业需要大量人力,这些农民工正好满足了物流行业庞大的人员需求。物流基础运输配送业务对知识技术要求较低,大量的务工人员为物流行业提供了人力支撑。目前,中国铁路运输业从业人员1874448人,公路运输从业人员3879657人,水上运输业从业人员466509人,航空运输从业人员553358人,物流行业总人数超过600万。

四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众多。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近几年电子商务的兴起,中国物流产业由以前的邮政垄断转为更加自由的市场竞争,众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出现,如顺丰、中通、圆通、汇通、韵达、德邦等,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物流供给,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五是国际货物进出口数量巨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与数个国家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国际货物交流比重不断扩大。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30万亿元。中国对外贸易的增加,为中国物流产业中的国际物流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

2.韩国物流产业的竞争优势

一是韩国物流业起步早,发展时间长,物流技术发达。韩国物流技术由于受到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影响,其发展速度相对较快。韩国物流产业采用和发展了成本低、服务质量高、响应快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物流技术,并且得到专业化的国际物流信息网络公司的支持。同时,航运、海运也逐渐发展起来。由于韩国的电子商务起步较早,发展速度较快,促进了韩国物流水平的飞速提高。现阶段物流货物运输车辆的定位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已经在韩国普遍使用。

二是高素质人才数量多。虽然韩国在人口数量上远远低于中国,但不可否认的是韩国普遍人口素质高于中国,尤其是韩国的高等教育相比于中国发展更早,这为韩国包括物流行业在内的各个行业提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创造了条件。这对于韩国根据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吸收先进的物流技术与管理经验非常有利。

三是韩国地理位置优越。韩国处于东北亚经济圈与环太平洋经济圈,毗邻中、日、俄,其进出口贸易占据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相对于中国更高。而且韩国处于东北亚中心地带,海运发达,扼守着海运要道,这为韩国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优势。

(二)中韩物流产业竞争劣势

1.中国物流产业竞争劣势

一是专业人才缺乏。中国的物流产业不断实现巨大的发展和进步的同时,对于人才的依赖性变得更强。中国物流产业高等人才教育起步较晚,不能满足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要想使得物流产业取得更大的进步就要不断满足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是物流业的产业性分布不均。在中国,大部分的物流企业都是为工业企业提供服务,而对基础农产品企业提供服务的物流企业数量比较少。而且一些大宗物资物流企业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需要不断提升和完善。合资企业、大规模流通公司、制造企业,以及外商独资企业成为主要的物流服务需求。

三是现代物流区域发展不平衡。很多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物流产业发展比较迅速,而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还比较差。这种不平衡制约了中国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中国物流产业的结构优化与转型。中国物流产业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首先,物流产业经营运作效率水平相比很多的发达国家一直都处于偏低的状态,物流企业营运效率不高;其次,存在不健全的非专业化物流供给问题,同时存在物流网络协调性不够、完整配套性不强,整体效率不高等问题。

2.韩国物流产业竞争劣势

一是国土面积狭小,国内物产匮乏,国内物流市场空间小。韩国物流主要通过跨国物流,利用海运、航空运输等手段进行货物流通,但由于国土面积的原因,物流规模受到了限制。根据波特的钻石理论,良好的庞大的国内市场是一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韩国物流行业受限于国内市场的空间,对整个产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是人口数量少,物流产业从业人员相对较少,人力成本高。韩国人口素质较高,物流产业高素质人才充足,但是基本的劳动人口数量少。在基础的运输配送方面人员数量相对较少,而且韩国人均工资水平远高于中国,带来的是高额的用工成本,这也是韩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劣势之一。

(三)中韩物流产业的机遇分析

1.中国物流产业的机遇

一是中国政府对物流产业给予大力支持。随着物流产业不断取得革新和发展,中国政府也更加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政府根据中国物流产业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在这个基础上,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有利于物流行业发展的优惠和扶持政策,极大地推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中国物流产业自身的组织制度不断得到完善,行业规则制度在吸收西方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得到不断的完善。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先后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在《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国际物流、保税物流及推进物流业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等精神,特别指出加强与韩日、东盟及中亚国家的双边和区域物流合作,开展物流方面的政策协调和技术合作,以提高物流业的国际化和区域化程度。

二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引入,不仅扩大了国内商品流通,给物流行业开拓了一个新的市场,而且使物流企业在进行经营运作时能够利用一个良好便利的平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产业各个环节协调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促进了物流企业对于成本费用的管理和控制,使得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通过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和其塑造的良好运作环境条件,使得物流利益各方产生紧密的联系,实现对于信息资源的共享,为物流产业高效率运营提供了基础。

三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正如在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状况中提到的,“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以来,相关国家的双边贸易总额不断提高,其贸易额占中国贸易总额的25.1%。中国的进出口受到政策导向的影响,与中亚地区的货物流通增多,这为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韩国物流产业的机遇

一是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物流需求扩大。韩国作为一个半岛国家,其对外运输主要利用海运。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对外经济合作和货物进出口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对国际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韩国物流产业本身起步早,吸收欧美先进物流技术,降低了物流成本。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韩国可以更好地利用其区位优势和行业的知识与经验积累,在国际物流方面实现充分快速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是中韩经济贸易扩大。中韩两国贸易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扩大。1992年中韩贸易额仅为64亿美元,2002年已经扩大到412亿美元,增幅达到6倍。1998年中韩贸易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下降,但1999年开始逐渐回升,中韩贸易总额占韩国外贸总额的比重从2%上升到15%以上。随着中韩FTA的签订,中韩两国贸易已经成为韩国经济的一个重要领域。中韩贸易的扩大对于建立东北亚物流中心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为韩国国际物流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促进其在区域物流中心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四)中韩物流产业面临的威胁分析

1.中国物流产业面临的威胁

一是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萎靡。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遭受重创,物流行业需求锐减,出口额降低,使得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和抑制,造成很多物流企业经营运作成本费用增加,导致其盈利水平下降。

二是人民币汇率上升。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平稳提高,长期处于贸易顺差,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了全球经济发展,国外经济萎缩,也影响了国内经济。但是由于国内进行4万亿元经济刺激,中国经济并未受到重大冲击。在此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增大。2004—2013年人民币汇率连续十年上涨,这使得中国物流产业在国际运营方面的成本增加,利润被迫压低。政府在近几年有意识地维持汇率稳定,及时调整汇率变化方向。同时随着国外经济的回暖,人民币汇率开始逐步下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升,但是与十年前汇率相比仍相差较多。

三是国内外物流企业竞争激烈。相比于国外物流企业,中国物流企业在规模、技术、资金、管理经验上并不具有优势,在国际物流方面与西方物流企业存在差距,因此,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很难占据主动地位。国内物流企业的增多带来了更加自由的市场竞争氛围,但同时也带来了无序竞争和不确定性,整个物流行业竞争激烈,管理相对于韩国比较混乱。

2.韩国物流产业面临的威胁

一是韩国政府实施以制约为主的物流产业政策。韩国虽然物流产业发展较早,但是国内依然存在很多制约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韩国企业对物流服务的开发和发展。尤其是政府对物流的认识依然不足,对物流企业的服务支持力度不够,物流企业难以自发进行结构调整和改善。

二是制造业物流在物流行业中占据主体地位。韩国虽然在持续加强对物流产业的投资,但是在国内各方面因素制约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不足,制造业占据物流主体,导致制造业直接参与物流活动,从而减少了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要,这从长远来看不利于韩国整个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中韩物流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竞争力理论,产业竞争力主要由环境因素、市场因素、相关产业因素、技术因素、企业因素、政策因素等。只有整体上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诸因素才能根本上解决产业竞争力问题。通过比较分析,中韩物流产业竞争力在市场供给与需求、企业竞争力和政府政策方面有待于全面提高和完善。

中韩物流业发展共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港口货运量不均衡,港口运营效率不高,港口运输公共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物流技术标准不一致,物流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存在政府保护主义倾向等。中韩两国的机遇一个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另一个是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最后是全球化和中韩贸易的蓬勃发展。这些为中韩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1]。两国在人民币汇率、产业竞争、金融风险等方面需要规避威胁。

通过比较发现,中国物流产业在物流市场规模、政策环境(制度、法规)、物流供给与需求、基础设施、物流网络、物流人力成本(包括库存、运输和管理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但物流专业人才、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经验、物流整体运行成本方面处于劣势[2]。相比较而言,韩国在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地理位置、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具有优势,物流成本、政府制约政策、区域协调发展、人才绝对供给方面处于劣势。在技术竞争力方面韩国在基础设施、运输设备、信息技术和网络方面优于中国。但是中国相较于韩国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物流成本方面中国的物流成本需要大幅度降低,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有待于提高。未来,中韩两国需要通过提高物流企业和物流各环节的效率性、进一步扩大物流供给和需求,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国际合作来进一步促进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中韩物流产业发展对策

第一,制定物流产业政策,完善物流相关制度,实现制度创新。中韩物流产业虽然发展很快,但与发达国家比起来还很落后,这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而造成的。同时,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物流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效应,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基础性产业。中韩两国在发展物流产业,提高其竞争力时,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物流产业政策,积极发展物流业。要加强物流行业管理,创建科学的物流管理体制,引导工商企业运用先进物流管理技术改善企业内外部物流管理,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物流产业的集中度,发展专业物流,实现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各级政府部门应树立正确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政策观念,营造积极发展物流产业的舆论环境。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指导、试点、推进、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作用。制定一系列系统、全面和操作性强的物流产业发展体系和政策法规,完善和创新各种物流政策制度和评价制度,创新物流信息平台和政策平台,完善物流认证制度,营造良好的物流政策环境,促进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提高运输效率。中韩两国都必须进一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搭建高效协调的全方位、多层次、网络状的物流基础平台,完善运输网络布局、物流园区、铁路、港口和机场设施。同时按照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特点和需要,改进传统组织管理方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以提高物流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运输效率、仓储、流通加工和配送效率,以及参与供应链的企业之间的衔接与配合效率来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和整体社会物流成本。

第三,提高物流技术水平,加强人才培养。中韩两国在物流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等方面与国际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因此需要不断完善物流相关技术、信息通讯技术和工程管理技术。中韩两国物流产业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随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增多,对专业的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中韩两国要想实现物流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在高校增加物流、供应链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比重,支持物流学科的发展,实现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加强学术交流,鼓励科研活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专业能力较强的熟练型、创造型、应用型、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增强整个社会对物流人才的输出,满足行业需求。

第四,实现国际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一体化。中韩物流产业需要加快信息化、标准化、一体化进程,实现供应链联合运输管理、一体化管理、网络化管理、标准化管理、全球化管理和优化协同管理。目前东北亚物流信息网络已正式成立,物流信息化互联互通平台是两国物流发展的重要平台。为了提高物流效率和竞争力,两国要积极建立信息数据交换(EDI),物联网和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和标准化水平。标准化包括业务流程标准化、信息标准化和技术标准化。因此,需要促进业务流程标准化(单证标准化、物流代码标准化)、物流信息标准化和物流技术标准化[4]。物流服务管理模式上要和物流一体化,建立信息系统和供应链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以消费者服务为核心的产、供、销供应链一体化模式,实现物流的专业化、个性化、最优化,最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第五,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韩物流企业应借鉴先进的经验,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改革,促进企业内外一体化,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和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建立供应链激励机制、创新机制和协调机制。还应该在企业库存周转率、采购费用和库存方面有步骤地进行战略计划、战略重组、知识创新和组织变革,优化供应链流程和组织,提高整个供应链绩效和效率,实现技术创新、工程创新和管理创新,实施有效的兼并与收购战略,扩大企业规模,拓宽企业发展道路,实现企业稳定发展。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应形成良好的供应链联盟、供应链生态系统和供应链网络治理系统,实现联动发展,提高供应链绩效,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协同创新能力。

第六,加强两国间的物流产业合作。随着韩国对中国的投资规模逐渐扩大,物流领域的合作也需要进一步扩大。韩国产业不断向中国转移,产业结构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韩国产业转移到中国后,必然会在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的采购上产生新的采购物流需求,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又会对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等物流产生新的物流需求。韩国产品在中国生产出来之后,必将产生一系列的国内和国际物流需求。韩国产业向中国转移,必然会给两国物流业的合作创造良好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两国需要在进出口贸易领域、物流技术、物流网络、跨区域交通运输和物流协作平台、港口物流联盟和电子商务领域加强物流合作,推进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实现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共享,提高物流产业竞争力和物流业效率[5]

两国不仅在物流信息化、物流标准化、物流一体化方面进行合作,而且合作领域还可以扩大到中韩企业共同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的利用,物流企业的业务合作,货主企业间结成全球SCM促进战略联盟等。由于中韩两国对外贸易的需求持续旺盛,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由于中韩两国的物流合作是东北亚经济圈内国际物流合作的基础,应积极推动中韩两国物流业的发展。这不仅对提高两国物流业的国际化程度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推动东北亚国际物流效率及其供应链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结语

中国和韩国物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通过对中国和韩国物流业竞争力分析,可以看出地理位置、基础环境、物流技术、物流企业和政府对物流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和韩国在物流技术、物流服务、物流创新能力、物流企业组织、市场规模、物流管理方式、经营意识等方面有待于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物流产业效率和竞争力,货主企业要提高物流利用效率,物流企业要切实提高物流技术、管理水平、服务能力,政府需要支持和培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加强对物流技术的R&D投入,改善宏观环境、基础设施和物流网络,最终提高物流产业效率。

中国和韩国需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自由贸易区和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等平台,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和市场优势,加强物流及其相关的分销、运输、仓储、货代等具有国际供应链性质的领域合作,加强港口、物流园区、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和物流服务创新、人员交流、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这不仅可以实现两国经济利益的“双赢”,而且也能对东北亚经济圈及全球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鉴于中韩经济具有极高的互补性,双方经济交往与合作的机会和空间也将进一步拓展,要有效运用国际惯例,推动国际贸易规则、货代物流规则及统一单证流的接轨,加强风险控制和“软环境”的建设。此外,还要加快中韩两国物流企业、绿色物流和供应链合作的进程,这对促进两国物流业尽快融入东北亚物流圈,及早进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丽梅.中韩区域物流合作必要性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1):11-12.

[2]张璐.中日韩物流合作及其效果分析[D].沈阳:辽宁大学,2007.

[3]彭广宇,王林.论中韩物流竞争力的影响因子分析[J].东疆学刊,2017,(2):56-60.

[4]于波,郑春萍,刘光炬.物流信息化是物流服务体系的核心问题[J].物流技术,2008,(8):182-185.

[5]幸荣,李学工.中韩物流合作的发展前景及框架分析[J].综合运输,2009,(9):44-48.

作者: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文华 商晨昱 胡晨亮;韩国仁荷大学国际通商学科 崔龙録  《经济研究导刊》2020年第21期


[关键词]:   物流竞争力    SWOT  

合作共赢,共创未来

量身定制你需要的免费论文和资料和报告

相信我们!,我们有15+服务经验, 经济管理论文资料、MBA/EMBA论文搜集、指导和修改等

提交论文需求

15+年的经验,值得信赖

可以QQ联系我们:896161733;也可以电话:18121118831

**涉及个人信息严格保密,敬请放心

商务服务

可以微信或者电话联系:18121118831

商业计划书

商务文档撰写

提供商业计划书、投资计划书咨询、撰写和指导

点击查看详细

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务咨询业务

服务企业、政府和投资者,提供各个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和咨询服务

点击查看详细

物流产业园区规划

商务咨询业务

为企业提供物流园区规划咨询,包括市场调研、可行性、总体战略和运营规划等等

点击查看详细

PPT设计制作

商务PPT制作

商业计划书是一份全方位的项目计划,它从企业内部的人员、制度、管理以及企业的产品、营销、市场等各个方面对即将展开的商业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包含论文PPT)。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