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中国社会保障杂志:作者刘皓宇(金融业治理、合规与风险咨询服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是“老有所养”的有力支撑。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独大,第二、三支柱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覆盖面小,难以满足公众的养老保障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趋势以及加强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障的需要,发展第三支柱迫在眉睫。2022年2月,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扩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的通知》;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2022年5月,中国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规范和促进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通知》。政策监管层面已对商业养老金融的业务规则作出原则性规定,提出建立多元发展格局,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倡导银行保险机构稳步推进商业养老金融发展。
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试点自2018年启动以来,先后推出了三类产品: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目标基金以及银行养老理财产品。自2021年起,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各保险机构正在更加积极地准备、筹划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业务及产品。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距离实现第三支柱与第一、二支柱形成良好互补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主要存在以下原因:一是供给侧产品形式较为单一,设计尚未成熟。二是需求侧消费者尚未完全接纳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同时,也要特别关注如何合理实现第三支柱产品与个人需求的匹配问题。这高度依赖机构第三支柱养老资金的投资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基于调研及访谈结果,在现有商业养老保险业务模式下,养老金融机构在资产管理方面,需考虑资产配置管理和投资过程管理。一方面基于养老保险负债属性,如何合理设定投资策略和配置资产是个人养老资金保值增值的核心,需要从较长时间周期进行量化分析,并兼顾其流动性和收益性等多种因素;另一方面在资产配置之后,需要对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并对管理过程建立全面、立体的合规监督和内部控制机制。
风险管理方面,从养老资金特定风险管理体系看,商业养老保险的风险特征与通常的人寿保险和理财产品都存在差异,其适用的监管要求也有其特点,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形成特定风险管理体系。
从与其他服务的风险隔离机制看,要重点关注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与其他资产管理产品的隔离。由于监管要求和终端客户的风险偏好不同,因此商业保险机构需要在个人实名制账户管理背景下,综合规划第三支柱业务与既有业务的发展定位,并系统考量相关资金管理、风险隔离等因素,以保障风险可控、不发生“传染”。
基于行业调研和金融行业典型风险框架,商业养老保险机构面临的典型风险包括:战略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信用风险、保险风险。在参考国际大型养老保险企业经验基础上,构建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一体化的管理机制较为可行,即依托公司治理架构,从全局层面合理规划和统筹管理战略风险、操作风险及声誉风险;基于资本监管要求,重点关注保险、市场、信用、流动性风险的特征,并在业务层面分别关注养老保险业务(产品端)及养老资金管理(投资端)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差异。
基于上述思路,建议养老保险机构从形成管理策略、提升管理能力两个维度开展优化提升。
市场风险:受制于自身投资活动配套管理资源不足,养老保险企业主要通过委托投资(集团内部或外部机构)的方式开展投资活动。近期与资产管理相关的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与一部分企业尚未建立清晰明确的标准作业程序(SOP),无法明确相关管理职责及具体技术标准,投资风险无法有效识别、监控和应对等因素密切相关。
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养老保险企业从资本运营的视角出发,应建立资本规划与业务规划、风险偏好、资产负债管理之间的有效互动,兼顾“偿二代”(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监管要求下资本规划的要求,将资本和风险管理有效融入重大经营决策,驱动企业业务整体稳健发展。
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方面,机构需要系统性梳理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完善合规、内控以及操作风险三合一体系,在公司现有组织架构体系的基础上,形成构建专业驱动的标准化流程体系。声誉风险方面,建议机构明确自身业务定位、经营优势、内部管理职能定位,识别自身投资策略及风险管理领域的主要风险,系统性完善管理框架,建立标准化流程体系及工具,实现商业养老保险稳健、安全的经营目标。
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建议公司围绕风险隔离、投资管理、资产配置、销售管理、产品管理五大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提升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
风险隔离。自上而下全面厘清风险管理框架,从管理职能出发,逐个业务识别风险,系统性建立管理机制及应对措施。
投资管理。建立以投向分类的投资管理体系,明确业务投研或委托外部投资标准化流程体系,搭建适配的风险管理工具与系统,以及考核管理机制。
资产配置管理。基于监管要求,穿透产品实质,建立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明确管理标准,匹配养老保险业务性质,建立战略、战术配置策略及长期管理逻辑。
销售管理。建立线上、线下产品销售以及代销管理标准化流程体系,建立清晰的操作手册,强化产品宣传合规性审核。
产品管理。建立投资者与客户教育管理机制,挂钩产品及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工作,使客户建立清晰的产品认知。
可以QQ联系我们:896161733;也可以电话:18121118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