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现状、挑战和方向

银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现状、挑战和方向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在拓宽金融服务范围、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等方面的作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主要是指传统金融机构或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供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各种新型金融业态。具体而言,互联网金融可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金融+互联网”,即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具体是指持牌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信息科技等,升级改造传统的支付结算、存款、贷款、理财等金融业务及其运作模式;第二类是“互联网+金融”,即互联网企业或平台借助互联网信息科技开展金融业务,如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P2P)、股权众筹等。在“金融+互联网”领域,近年来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普及和实体经济多元化金融需求的“双轮驱动”下,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快速融合,在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拓展服务覆盖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这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发展转型是一个良好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重大挑战。本文聚焦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信息科技如何融合良性发展,具体分析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进展情况、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银行业利用互联网创新金融服务进展情况

近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深刻改变着我国银行业的生态系统,对银行的支付业务、融资业务、存贷款业务以及交易与销售业务,均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国内银行紧跟互联网信息科技革命,抓住“互联网+”的历史机遇,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在持续改进物理网点服务模式的同时,不断改造电子银行业务模式和服务流程,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尽管各家银行进度有先有后,战略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大体发展方向是一致的。

(一)拓展线上服务渠道,改造线下网点,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一方面,银行积极发展线上渠道,推出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渠道,或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为客户随时随地提供快捷的支付结算、投资理财、财富管理等金融服务,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便捷性。2015年,银行业机构共发生手机移动支付业务138亿笔,金额10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6%和379%。如农业银行2015年度的电子渠道金融性交易占比达到93%,建设银行电子渠道金融性交易占比约达到96%。

另一方面,银行积极利用互联网理念和信息科技大力改造线下网点,加大智能设备投放,改进服务销售流程,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并进。如2015年,中国银行近2600家网点完成了智能化升级改造,业务流程显著优化。

(二)开展产品服务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可获得性

第一,银行通过大数据分析、改进审贷技术等,缩短融资流程,扩大服务对象范围,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工商银行与华为开展电子供应链融资业务,通过银企互联系统与华为供应商保理系统直接对接,银行可以直接掌握真实有效的贸易背景信息,基于商品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多维度的信用分析,从而能够克服传统模式下企业规模小、财务数据不全、抵押物不足等导致的融资困难,为这些供应商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建设银行“快贷”业务中,客户可在网上银行直接发起贷款申请,系统根据客户的资产负债等各方面信息实时审批授信,实现自动“秒审”,流程操作简化到一分钟左右,实现客户申贷与获贷的无感觉对接。

第二,利用线上渠道,扩大“三农”服务范围,有效打通了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农业银行“银讯通”业务,基于移动金融开放服务平台,以“手机APP+移动支付盒子”作为支付结算和读卡写卡工具,面向农村地区客户,提供足不出村的小额存取现、转账缴费等基础金融服务,并能够办理新农保、新农合等多项惠农业务,2015年开展金融性交易457.1万笔,交易总额10.4亿元,有效推进基础金融服务向行政村延伸,打通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使广大农民享受到了现代化金融的便利。

第三,为进出口企业提供在线人民币支付、跨境资金分账与清算等一揽子服务,着力助推企业“走出去”。中国银行的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东北及广东地区一体化通关系统上线运行,推出跨境电子商务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中银跨境e商通”,合作电子商务机构超过50家,规模突破200亿元。

(三)探索开展经营模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改善客户体验。

第一,积极探索建立纯粹线上运营的直销银行模式。直销银行主要利用互联网和其他自助渠道提供金融服务,运营成本低,利率可以更优惠,产品设计更贴近互联网用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大中小40多家银行推出了直销银行专营部门,其中民生银行的直销银行于2014年2月上线,客户数量已突破300万,金融资产近400亿元。

第二,打造互联网综合化金融服务平台。多家大型银行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打造网络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交易、资金和物流“三流合一”,为客户在网上办理申请贷款、签订合同、交易支付、放款与还款等全流程的网络金融服务。如交通银行的“好生意”综合化服务平台,可以实现服务“一点接入,全面覆盖”。

第三,将金融服务融入电商平台。银行推出自有的电子商务平台或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一方面可以促成交易,另一方面则是将金融服务充分渗透到电商交易全过程,有利于银行掌握大量真实的交易和经营信息。工商银行推出的“融e购”电商平台集网上购物、消费信贷、投资理财、网络融资于一体,改善客户体验,提升客户粘性,2015年累计实现交易超过8000亿元,注册客户超过3000万户。

(四)纯网络化经营管理模式的探索迈出坚实步伐。

依靠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改变了商业银行传统的展业模式和风险管理模式。一方面,线上办理所有业务,除总部外不设线下经营网点。2015年5月前海微众银行在手机QQ平台上推出了“无抵押、无担保、24小时服务、15分钟完成贷款”的“微粒贷”,一年来累计发放贷款400亿元,授信客户超过3000万户。客户可在网上办理存贷款等业务,创新产品服务,打造线上全流程金融服务。浙江网商银行建立了网上批量化流水线式贷款模式,为客户提供“310”金融服务,即3分钟申贷、1秒钟到账、0人工干预。

另一方面,推进客户认证智能化和风控模式数据化,提高风险管理效率。这些网络银行拟将“刷脸”、声纹识别等生物技术创新结合现有的联网核查、实时视频等智能化技术,作为实名验证的补充方式,替代传统的“临柜服务”,待条件成熟后推广使用;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优势建立风险计量模型,并将对借款人经营、交易和社交信息的分析纳入风险管理流程,提高风险管理效率。浙江网商银行利用淘宝、支付宝、B2B、政府机构、垂直电商等渠道广泛积累原始数据,已完成了风险模型、营销模型、反欺诈模型的开发,正在研究开发客户行为模型和阿里信用模型。

此外,很多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都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线上服务平台(如官方网站、微信或手机APP等),提供小微企业贷款、消费信托、消费金融等多种金融服务,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二、银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总体而言,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服务能力方面都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在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银行也还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还有待进一步调整。银行现有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主要围绕传统的线下运行模式设计,横向分工较细,客户和产品资源比较分散;纵向层级较多,管理传导链条较长,各部门之间、总分行之间利益诉求难以统一。这些与互联网金融以快速市场响应、高效产品研发、个性化需求定制为主的经营模式不相匹配。

二是风险管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金融+互联网”并没有改变金融业务的风险属性,而且可能导致风险更加复杂,加大了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首先,不间断的网上营业模式、便捷的支付方式加快了资金转入转出的速度,但也使得银行资金头寸管理和资产负债匹配的压力更大。其次,互联网金融业务积累的大数据反映的大多是关联关系,并不必然反映因果关系,加上数据的稳定性不够和缺乏必要的违约数据积累,倚重这些数据开展贷款定价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尚待检验。再者,“金融+互联网”业务主要通过系统自动、批量审批,虽然效率提高了,但如何明确授信部门、岗位的职责以及认定违规责任、风险责任,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此外,在实地尽职调查、书面资料审核等环节被简化或取消的同时,银行需建立防止信息造假和网络欺诈的内控管理机制以防控风险。

三是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银行在通过互联网与客户进行信息交换和业务处理的同时,须对网络信息安全高度重视。一旦网络出现问题或受到攻击,不仅会导致业务连续性中断,而且可能威胁客户信息和账户安全。直销银行业务等需要对接合作企业的信息系统,增加了银行内部系统受攻击的可能性。因此,银行的信息系统配置和科技开发实力需要不断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机制需要相应强化。

四是配套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现阶段,我国信用信息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数据积累还不充分,缺乏完善的征信体系支持,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分析的优势发挥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三、银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方向

发展互联网金融,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发展普惠金融,促进银行业与实体产业跨界融合、转型升级,加快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生态。从银行业来看,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也是大势所趋。随着利率市场化基本实现,金融脱媒进程加速,资本监管标准更趋严格,过度依赖规模和物理网点扩张来实现自身盈利和发展的传统模式已经难以持续。银行业需要靠转型和创新,提升服务效率和效益。而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正是银行业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选择。下一步,银行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

一是全面推进信息化银行。银行应从战略高度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加以正确认识,加快向信息化银行转型,依托信息化调整经营理念、优化经营机制、完善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适应力。首先,银行可打造完善电商平台和网络信贷平台等,全面掌握客户信息,以实现支付中介职能和融资中介职能的有机联动。其次,建立供应链金融平台,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归集和整合,提供适应供应链全链条的在线融资、结算、投资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此外,建立整合所有产品与服务的一体化多入口平台,适应客户进入渠道多样化的趋势,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二是加强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应用。银行应充分利用信息数据资源,实现信息在银行中最广领域、最高层次、最大价值的应用。首先,应在全行层面实现对客户信息、账户信息、产品信息、交易信息、管理信息等内容全面收集、集中管理和实时共享。同时,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数据合作,通过相关信息技术主动获取有价值的网络数据。其次,应对客户的交易信息、金融信息、物流信息、诚信情况等数据进行深层次、多维度的挖掘和分析,加强业务部门、数据管理部门、信息科技部门等之间的沟通协调,建立试错反馈机制。此外,根据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开展精准营销、确定价格、配置资源和管控风险,使数据真正成为提高竞争力和经济价值的生产因素。

三是运用大数据和智能化,加快业务流程改造。针对客户迅速增长的网络融资需求,银行应对现有融资产品进行互联网化改造,用大数据分析改进审贷机制和流程,设计开发出更多可以直接在线上办理、流程操作简单、审批授信快速、贴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同时,银行可整合既有的数字金融服务,探索建立综合化数字金融服务生态圈,打通业务之间间的连接,为客户提供整合程度高、产品服务自动关联的平台,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和数字服务能力提升。

四是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金融服务和交易加速向线上迁移,但物理网点在满足中高端客户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等方面仍扮演着重要角色。银行应主动适应变化趋势,一方面对流程可标准化、适合线上运作的业务实施在线化、移动化改造,尽可能提高金融服务的速度与质量。另一方面,整体优化物理网点布局和加强电子渠道建设,推动物理网点的业务展示、咨询与个性化服务定制功能,实现强大的落地服务与高效的线上服务之间的互补,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五是加强运行和信息的安全保障。互联网在对银行业务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安全隐患。首先,银行应将信息安全提高到企业发展的战略性高度,统筹制定全行网络信息安全策略,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安全技术防护,提高重大网络安全威胁应对能力,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网络和信息安全水平,确保风险可控。其次,提升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丰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手段,健全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机制,提升外包风险管控水平,优化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增强业务持续运营管理能力。此外,优化安全开发架构,提升信息系统配置,提高科技研发实力,加强新系统研发、新技术应用的安全控制,着力加强安全开发、安全测试管理,加强系统投产上线前安全评估,评价系统安全性以及对整体安全保障体系影响,切实守住信息安全底线。

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是金融发展的趋势所在。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互联网金融浪潮,银行业机构应加快向信息化银行转型,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全功能、全渠道的综合化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客户需求,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作者: 经济学博士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 王兆星  来源: 《金融监管研究》2016年第11期


[关键词]:   银行    互联网  

合作共赢,共创未来

量身定制你需要的免费论文和资料和报告

相信我们!,我们有15+服务经验, 经济管理论文资料、MBA/EMBA论文搜集、指导和修改等

提交论文需求

15+年的经验,值得信赖

可以QQ联系我们:896161733;也可以电话:18121118831

**涉及个人信息严格保密,敬请放心

商务服务

可以微信或者电话联系:18121118831

商业计划书

商务文档撰写

提供商业计划书、投资计划书咨询、撰写和指导

点击查看详细

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务咨询业务

服务企业、政府和投资者,提供各个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和咨询服务

点击查看详细

物流产业园区规划

商务咨询业务

为企业提供物流园区规划咨询,包括市场调研、可行性、总体战略和运营规划等等

点击查看详细

PPT设计制作

商务PPT制作

商业计划书是一份全方位的项目计划,它从企业内部的人员、制度、管理以及企业的产品、营销、市场等各个方面对即将展开的商业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包含论文PPT)。

点击查看详细